小米汽车挖孔机盖专利授权,却难掩 “4 万风道” 的信任裂痕
11 月 11 日,小米汽车 “汽车的机盖” 外观专利正式获授权,从专利图看,就是 SU7 Ultra 那台带双圆形挖孔的碳纤维前舱盖。这本是个常规的专利进展,却因为之前的 “风道争议”,让不少人觉得 “意味深长”。
![]()
把时间拨回今年 2 月,小米 SU7 Ultra 亮相时,官方对这个挖孔机盖的宣传堪称 “性能感拉满”——“完全复刻原型车双风道设计,高效导流提升下压力”,还配上了赛车级碳纤维材质的 buff,选装价 4.2 万元。当时不少消费者冲着这 “性能范儿” 下单,结果 5 月提车后傻了眼:有车主拆解发现,挖孔下方的风道内部结构和普通版几乎没区别,拿鼓风机对着吹,盖在上面的纸巾都纹丝不动。所谓 “高效导流”,更像是个装饰性的 “空气刘海”。
![]()
这一下就炸了锅,近 400 名车主组建维权群,要求退车或赔偿。小米的回应也挺 “技术流”:承认宣传 “表述不够清晰”,但强调这些功能描述没写进购车合同,所以不构成违约;至于雷总之前说的 “内部结构也改了”,只是 “表述严谨性不足”,不存在虚假宣传的故意。
![]()
这套逻辑在法律上或许站得住脚 —— 毕竟合同是维权的硬依据,但在消费者心里,这道 “信任坎” 可没那么容易过去。你想想,消费者花 4 万选装一个 “性能风道”,结果发现是 “装饰孔”,换谁心里都得膈应。
更有意思的是,这台机盖的专利是 “外观设计”,只保护形状,和 “双风道导流” 的功能半毛钱关系没有。也就是说,小米申请的是 “长得像这样” 的专利,而非 “能实现风道功能” 的实用新型专利。这就很容易让消费者混淆:以为专利授权了,功能就一定兑现了,结果却是 “形对了,神没到”。
![]()
为了补救,小米在 10 月推出了 “空气动力学免费升级服务”,2026 年 3 月起车主可到店升级,让风道真正实现空气定向导流。但这更像是 “事后补丁”—— 对于已经提车的车主,这大半年的 “心理落差” 谁来补?
![]()
这件事说到底,是新势力车企在 “营销造梦” 和 “产品兑现” 之间的一次失衡。小米想靠 “复刻赛车设计” 的噱头吸引眼球,却没在产品功能上把好关,最后让 “4 万元风道” 成了 “信任试纸”。
对消费者来说,这也算是个提醒:以后看车企宣传得留个心眼,哪些是 “营销话术”(比如 “赛道级设计”),哪些是 “实际功能”(比如真能提升下压力),得学会区分。对车企而言,宣传可以放飞,但产品兑现得落地,不然赢了法律条款,输了用户信任,得不偿失。
![]()
你觉得这事儿是消费者太较真,还是小米宣传没做细?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