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3671个桩帽中就有73个不合格,如今2500个里仅有16个不达标!”近日,新建石衡沧港城际铁路衡黄段施工现场传来捷报——中铁六局石家庄公司石衡沧港技术攻关小组,借助“定位校核+场地优化”双重技术创新,成功将CFG桩帽合格率从98.1%提升至99.4%,为这条河北重要城际铁路的路基施工夯实了质量基础。
![]()
作为铁路路基的“地下基石”,该项目需施工15671个CFG桩帽,其质量直接关乎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行车安全。然而在项目前期施工中,合格率却停滞在98.1%,与工程质量管控要求存在显著差距。技术攻关小组对全施工流程进行拆解后发现,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定位不准”与“场地不整”两大环节:传统卷尺找中精度有限,致使75%的不合格桩帽存在中心位置偏移;与此同时,老旧开挖机械搭配非熟练工人作业,造成场地凹凸不平,进一步加大了桩帽施工偏差。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反复整改、耗费大量工期,更对后续路基施工衔接产生影响,成为工程推进的“拦路虎”。
针对这些症结,技术攻关小组精准施策,打出一套技术组合拳。在“定位校核”环节,创新采用“初步定位+精准复核”两步走模式:先沿用卷尺完成初步定位,再在打桩帽前启用GPS仪器逐点校核中心位置,就如同给桩帽安装了“精准导航”,彻底纠正传统定位的误差;同时建立“测量-复核-记录”闭环流程,确保每个桩帽的定位数据可追溯,避免人为失误。在“场地优化”环节,直接对施工硬件与人员配置进行升级:淘汰性能落后的老旧开挖机械,更换为作业精度更高的新设备;同时专门聘请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熟练工人负责桩间土开挖,严格依照施工标准把控场地平整度,从施工环境方面杜绝质量隐患。
技术创新实施后,效果十分显著。在后续施工中,首批600个CFG桩帽合格率就达到了99.3%,累计统计2500个桩帽时,平均合格率进一步提升至99.4%,此前困扰施工的中心位置偏移问题已不再是主要质量短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吕康)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