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乱世,英雄辈出,在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功臣中,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 “汉初三杰”。不同于萧何的内政之才、韩信的军事勇略,张良以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谋略著称,被后世尊为 “谋圣”,成为千古谋臣的典范。
![]()
张良出生于战国末期的韩国贵族世家(约公元前 250 年),其祖父、父亲曾先后担任韩国五代君王的丞相,家族世代受韩恩宠。秦灭韩后,张良家道中落,他心怀国仇家恨,散尽家财寻求刺客,策划了震惊天下的 “博浪沙刺秦”,虽未成功,却也让他名满天下,成为反秦义士中的代表人物。
在军事层面,张良虽未像韩信那般领兵冲锋,却为刘邦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关键指引。鸿门宴上,他识破项羽谋士范增的杀局,巧施妙计让刘邦虎口脱险,为汉军保留了翻盘的火种;刘邦西进灭秦时,他献策避开秦军主力,智取峣关,助刘邦率先攻入咸阳,抢占政治先机;楚汉争霸中,他提出 “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 的战略布局,构建起对抗项羽的统一战线,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
张良的谋略智慧,更体现在审时度势、洞察人心的通透上。刘邦攻入咸阳后沉迷声色犬马,他直言劝谏 “秦因暴政而亡,大王当约法三章、收拢民心”,帮助刘邦树立仁君形象;面对韩信邀封 “假齐王” 的逼宫,他暗中示意刘邦顺水推舟,稳住军心避免分裂;天下初定后,他深知 “狡兔死,走狗烹” 的道理,婉拒刘邦的厚封,选择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
张良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辅佐刘邦结束秦末战乱、建立大一统的汉朝,更在于他将谋略升华为一种处世智慧与治国理念。他的 “以柔克刚”“借力打力” 等策略,成为后世军事与政治领域的经典案例;而他不恋权位、明哲保身的选择,也为古代功臣提供了另一种人生范式。作为汉初三杰中唯一善终的功臣,张良用一生诠释了 “智” 的真谛,其谋略与风骨,至今仍被后人敬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