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申请的 “鄙视链” 中,“双非背景” 似乎总是被贴上 “先天不足” 的标签。但今天这份来自香港城市大学(CityU)MA English Studies的录取通知书,却狠狠打破了这种偏见 —— 一位双非院校英语专业的同学,成功叩开了港校的大门!
![]()
![]()
一、背景平平,为何能打动港城大?
很多双非同学在申请时会陷入自我怀疑:“我的学校背景没优势,是不是就没机会了?” 但这位同学的案例证明,背景只是敲门砖,规划和细节才是决胜关键。
香港城市大学的 MA English Studies 项目,注重对英语文学、文化、语言学等领域的深度探究。对于双非英专生来说,要突出竞争力,需从这几点发力:
学术成绩:把 GPA 尽可能拉高,这是证明学习能力的硬指标。
语言能力:雅思(或托福)分数要 “出彩”,毕竟是英语相关专业,语言水平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实践与科研:参与英语教学实践、文学研究项目、翻译实习等,让简历不再 “空泛”。
文书创作:在个人陈述中清晰展现对英语研究领域的热爱与思考,比如对某一文学流派的独到见解,或对应用语言学的实践探索,让招生官看到你的 “学术潜力”。
二、港城大 MA English Studies:双非英专的 “宝藏选择”
香港城市大学的英语研究硕士项目,有不少适合双非同学的 “隐藏优势”:
课程设置灵活:涵盖文学、文化研究、语言学、翻译等多个方向,能满足不同兴趣的同学深耕专业。
就业前景广阔:毕业后可从事英语教学、翻译、出版、文化传播等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职场中很吃香。
申请包容性强:相较于港前三的同类型专业,它对背景的 “容错率” 更高,更看重申请者的个人能力与规划。
三、给双非英专生的申请建议:打破壁垒,步步为营
如果你也是双非英专生,渴望冲刺港校,不妨参考以下规划:
早定目标,夯实基础:大一大二重视 GPA,同时广泛阅读英语原著、学术期刊,培养专业素养。
语言 + 证书双管齐下:尽早考出高分雅思,同时可考取 CATTI 翻译证书、TKT 英语教学证书等,增加履历亮点。
打造差异化经历:避免 “同质化” 实习,尝试去小众但专业的机构(如独立书店、文化期刊编辑部)做与英语研究相关的实践,或参与导师的小型科研项目。
文书 “讲故事”:不要堆砌经历,而是用 “学术故事” 串联起你的成长,比如从一次翻译实践中发现了对典籍英译的兴趣,进而阅读了哪些文献、做了哪些尝试,让招生官看到你的思考深度。
四、别怕 “双非” 标签,港校更看重 “可能性”
香港的高校在招生时,一直秉持 “多元评价” 的理念。他们想要的不是 “完美背景” 的学生,而是有热情、有潜力、对专业有清晰认知的申请者。
这位双非英专生的逆袭,不是偶然。它证明了:只要你能清晰地展现 “我为什么适合这个专业”“我能为这个项目带来什么”,即使背景普通,也能在港校申请中脱颖而出。
所以,双非的同学们,别让标签限制了你的脚步。像这位拿到港城大 offer 的同学一样,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 “软硬度” 上,你也能在留学申请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双非逆袭港校的案例,或者想规划自己的英专申请路径,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