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却突然掀起了没有硝烟的清场动作,他们计划,有意剔除华为和中兴。理由是“安全”,但这两个字说得太轻巧。
就在欧委会忙着画红线、列黑名单的时候,西班牙却悄悄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甚至可以说是唱起了对台。国王访华、首相表态、协议敲定,一系列动作清楚地告诉外界: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愿意陪着搞对立。
![]()
更讽刺的是,当整个欧洲越来越像一个军事化的集合体时,西班牙却选择站在了理性一边。这种不跟风、不随波的态度,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的默克尔。
技术安全只是表象,西班牙逆势而行
欧盟对华为动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在三年前,欧委会就曾经建议成员国谨慎使用中国通信设备,但那时候说得还算委婉,“建议”而已,没什么硬性动作。
但到了日前,欧盟突然换了口气,决定将“建议”升级为“强制”,要求各国逐步剔除华为和中兴的设备,从核心网到边缘设备,来个“干净网络”。
表面上看,这还是一场关于5G安全的争论,但实际上,谁都明白,这背后是政治选边。尤其是在美欧关系逐渐“重修旧好”之后,欧盟明显开始在对华问题上靠向美国立场,华为,只不过成了这个大局中的第一颗棋子而已。
欧委会拿出的理由依旧是“安全”。
![]()
但这种说法并不新鲜,也很难服众。真正的问题在于,欧盟根本拿不出实质性的技术证据来证明华为的设备存在比其他公司更大的安全风险。
反而是华为自身多年来在欧洲的投入、运营商的依赖程度和设备的性价比,让很多国家根本不想跟着欧委会走。
更何况,一旦强制执行退出,那些已经部署了华为设备的国家怎么办?拆掉重建?那得花多少钱?运营商能承受吗?消费者会不会买单?这些现实问题,欧委会似乎压根没考虑清楚。
更值得警惕的是,欧盟不仅打算对内部成员国“下手”,还打算把手伸到非成员国身上。通过“全球门户”对外援助计划,欧盟想用资金作为杠杆,限制这些国家采购中国设备。这种做法,已经不只是技术标准的争夺,而是彻头彻尾的地缘政治输出。
![]()
就在欧委会磨刀霍霍的时候,西班牙却选择走了另一条路。11月10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启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间选得很“巧”,正好撞上欧盟对华为的动作。这不是简单的访华,而是一次明确的表态。
西班牙外交部在公开声明中明确指出,此次访问旨在“加强与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并将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这话翻译一下就是:我们不打算跟着欧盟起哄,我们有自己的判断。
这不是西班牙第一次在对华问题上“另起炉灶”。近年来,西班牙和中国的合作持续升温,不仅仅是在商品贸易上,更是在新能源、农业、气候治理等多个领域建立了稳定的沟通机制。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已经是西班牙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西班牙也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五大合作国。
更重要的是,西班牙清楚地意识到,继续捆绑在美国与欧盟的对抗路线下,不仅无益于国内经济复苏,反而可能错失与中国深化合作的机会。
![]()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谁能提前布局,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西班牙的选择不是“特立独行”,而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它没有否定欧盟整体的战略方向,另一方面,它也不愿意被裹挟进一场注定代价高昂的政治游戏。这恰恰说明,西班牙在这个时候比大多数欧盟国家看得更清楚、走得更稳。
桑切斯硬刚欧盟
费利佩六世访华是外交动作,但如果说真正扛起“理性欧洲”大旗的,是谁,那就非首相佩德罗·桑切斯莫属。
就在国王访华前一天,桑切斯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直言不讳:“如果欧盟继续推进军事化,到了2035年,整个欧洲将成为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大陆。”
![]()
因为当前的欧盟,正在一条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8000亿欧元的军费计划、北约框架下不断升温的军事合作、甚至特朗普提出要把北约成员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
这哪里是战略自主?
桑切斯并不是反对安全建设,而是反对“只靠武器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式。他主张通过外交途径缓解紧张关系,尤其是在中欧关系上。
他的态度很简单:中国不是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哪怕美国不高兴,哪怕欧委会不配合,哪怕有被孤立的风险,他也并没有动摇。
有报道称,美国已经向西班牙释放过威胁信号,包括对其商品加税、在北约内部边缘化西班牙等手段,但桑切斯始终没有调整路线。
![]()
反而更加积极地推动与中国的高层往来和项目合作。很多人开始把他和昔日的默克尔作对比,不是因为他们政策一样,而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不盲从。
默克尔当年面对美方压力,始终坚持对华合作,换来了德国十多年的工业繁荣和出口增长。今天的桑切斯,也在用相似的方式,为西班牙争取更多空间。在一个越来越极端化的欧洲政治环境中,这种“中间路线”显得格外宝贵。
被“安全”绑架的欧盟,还能回头吗?
欧盟这几年口头上说要“战略自主”,但实际操作上却越来越像“战略附庸”。尤其是在中美对抗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欧盟在对华问题上的立场正变得越来越激进,甚至可以说是非理性。
从剔除华为设备,到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投标,再到对中国产品频繁发起反补贴调查,欧盟的动作越来越密集,但效果却越来越差。
![]()
中国并没有因此而让步,反而开始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比如稀土出口限制、反倾销调查等。一来一回,吃亏的反而是欧洲企业。
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欧盟对中国的依赖并不是嘴上说不要就能不要的。无论是新能源领域的原材料,还是高端制造业的设备供应链,中国在很多关键环节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欧盟真想跟中国“冷处理”,那么整个欧洲的产业升级都可能陷入停滞。
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根本承受不了这种对抗带来的经济代价。中西之间的合作是互补型的,中国需要西班牙的农业、能源项目,西班牙则依赖中国市场和投资。而欧盟的“统一战线”,如果强行把所有国家绑上战车,只会让内部裂痕越来越大。
今天的欧洲,不再是一个价值观绑架一切的时代。各国有自己的国情、自身的战略利益,不能再用一套模板去套所有国家。
![]()
西班牙的“另辟蹊径”,也许正是对欧盟当前政治路线的一次有力提醒:真正的统一,不是被迫一致,而是理性协调。
欧盟在对华为的强硬态度背后,其实暴露的是一种焦虑,对未来科技主导权的焦虑,对战略安全的焦虑,对内部不协调的焦虑。但焦虑不能变成策略,情绪不能代替判断。
西班牙的做法也许不高调,但足够清醒。在一个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站队”的时代,能坚持自身判断的国家,才是真正理解什么叫“战略自主”。
“第二个默克尔”不是偶然出现的标签,而是欧洲在动荡中对理性领导的一种渴望。如果欧盟愿意听一听这种声音,或许不会在路线上走得这么偏。
参考资料:
中国西班牙,“双向奔赴”正当时
2025-11-11 08:43·海外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