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福建舰的重磅入列,成为军迷圈内最大的话题。无数相关讨论看的人眼花缭乱,有人讨论航母的性能,有人比拼舰载机的战斗力,还有人已经开始展望004航母的诞生,而我今天想说的,却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玩意,航母舰载机牵引车。
![]()
跟舰载机和其他装备设施相比,牵引车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角色,但它却是航母这个庞然大物身上必不可少的部件。作为舰载机在调度时最重要的辅助工具,牵引车在飞行甲板、着舰区、起飞线、机库等区域随处可见。
相比我们平常在机场看到的牵引车,航母上的牵引车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光从造价看就不一般,单架舰载机牵引车的成本,至少在上千万人民币,当然贵有贵的原因。
首先航母上的牵引车技术门槛要求极高,由于航母甲板空间有限,因此牵引车必须体积小巧,有时候只有民航牵引车的五分之一。但体积小不代表力气小,航母牵引车具备能拖动重达30-40吨舰载机的强大牵引力。
因此,航母牵引车有一个强劲的动力系统。但是这么强的动力系统并不是提供马力,而是专门提供高扭矩用的。打个比方,马力就像长跑运动员,耐力好,能维持高水平的续航,而扭矩则是举重运动员,爆发力强,决定车辆的爆发力和加速能力。
![]()
高扭矩意味着牵引车具备很强的爬坡和负重能力,在航母所处的作业环境下,这两个指标非常重要。另外,牵引车还具备低重心、无级变速等特性,能更好地抵御海上风浪,以及实现平稳牵引。说得直白点,在大风大浪的海况下,牵引车不能有一丝摇晃,需要紧贴着航母甲板。
造价贵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严苛的工作环境,航母牵引车需要长期在高湿度、高盐雾的海洋环境中工作,其材料和制造工艺必须能抵抗严重的腐蚀,而且需具备无磁性。
有专家透露,牵引车的外壳通常要求轻量化,再结合上述要求,很可能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或低磁特种钢。既能防腐无干扰,寿命又很长,价格是普通钢材材料的好几倍。
总的来说,航母舰载机牵引车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其工业水平,往往能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制造能力和军工现代化程度。
![]()
但恰恰是这样一个关键的设施,到了隔壁印度那里,画风显得相当奇特。在印度的船舰上,牵引车摇身一变,成了拖拉机。
之前有新闻披露,印度海军使用价格仅2万多元的农用拖拉机来替代专用牵引车。不得不说,这个脑洞真是够大的。
事实上,过去在航母或其他大型船舰上,民用车辆的身影并不罕见。二战前期,一些国家就把农用机械搬到航母上,什么车型都有,最多的就是拖拉机。
当时由于舰载机重量不大,对牵引车的要求没那么高,所以拖拉机也能凑合用。但是到了喷气机时代,拖拉机等民用车辆就跟不上要求了。美国率先制造专用牵引车,之后大部分国家跟上步伐。
但印度不知道怎么想的,原地踏地不跟随大部队走,依旧采用拖拉机。按照印度方面的说法,印度的舰载机主力是米格-29,属于轻型战机,拖拉机能拉得动,而且同样的调度任务,拖拉机和专用牵引车都能完成,顶多时间上会长一点,考虑到拖拉机价格便宜,所以这点缺陷能够忽略。
![]()
然而,印方只看到时间上的差距,还有一些致命的问题,平时不出现还好,一旦出现就要酿成大祸。比方说,拖拉机自身体积大、转弯半径大,牵引很难达到高精度,很可能会碰伤周围其它舰载机的部件。
不仅如此,因为机身高,拖拉机牵引飞机时多出向上分力,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坏起落架等重要部件。曾经就有报道称,印度的舰载机被拖拉机搞坏过。
但话又说回来,印度的拖拉机产业,在国际上一直赫赫有名,他们估计是觉得这么好的拖拉机只用来种地可惜了,也得让航母用用。
![]()
然而,一些知情人士表示,印度用拖拉机充当航母牵引车的真正原因是贪污捞钱,他们往往把拖拉机的报价报到天上去,多的钱全进了军方的口袋。只不过,印度军方钱是捞够了,可海军的发展算是彻底停滞甚至倒退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