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9 日,浙江绍兴诸暨市的西三环路江山村附近路段,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一位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移动小贩 “麻糍奶奶” 不幸身亡。11 月 11 日一早,相关话题便冲上了热搜第一。这起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背后又反映出了哪些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据报道,“麻糍奶奶” 作为一名移动小贩,平日里挑担走街串巷推销麻糍等小吃,深受大家关注。11 月 10 日,诸暨市刘家山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称,“麻糍奶奶” 的两个儿子已为她办理死亡证明,其丈夫身体良好,两夫妻均有退休金。针对网民称她儿子在服刑的说法,工作人员也进行了辟谣。此外,从诸暨市交警部门了解到,警方正在对该事故进行调查取证。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而据更详细的报道显示,“麻糍奶奶” 本名陈桂花,1953 年出生,事发时 72 岁。她卖麻糍三十多年,每天挑着 50 斤重的担子走十几里路。儿子早年做生意失败欠债,她坚持卖麻糍帮还债,至今还有二十多万没还清。事故发生在 9 日下午 5 时许,当时天还下着小雨,事发路段没有红绿灯和人行横道,车流量很大。有说法称奶奶是横穿马路时被车撞倒,初步判断是行人横穿马路导致事故发生,但具体责任划分要等详细调查。
“麻糍奶奶”的离世,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折射出城市治理中的深层问题。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像她这样的流动摊贩群体,往往处于管理的灰色地带——他们为城市增添了烟火气,却也因缺乏固定经营场所而面临诸多风险。
首先,交通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事发路段车流量大,却未设置红绿灯或人行横道,行人被迫冒险穿行。类似的道路设计缺陷在许多城市边缘地带普遍存在,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的滞后与车辆激增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关部门是否应重新评估这类“高危路段”,增设安全设施或调整限速标准?
![]()
其次,高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亟待完善。72岁的“麻糍奶奶”仍需为债务奔波,反映出部分老年人因养老保障不足或家庭变故被迫“退而不休”。社会能否为这一群体提供更灵活的就业支持?比如划定安全的流动经营区,或通过社区帮扶减轻其生计压力?
此外,流动摊贩的管理方式也值得探讨。一味驱赶并非良策,疏堵结合或许更有效。例如,杭州等地曾试点“摊贩疏导点”,统一规划时段和区域,既保留市井文化,又降低安全隐患。这类经验能否推广?
这起事故的舆论反响中,既有对底层劳动者的共情,也有对规则意识的呼吁。两者并非对立——完善制度与人性化执行应同步推进。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以生命换教训”的重复。
![]()
眼下,公众更期待看到调查结果的透明公开,以及后续整改措施的落地。而“麻糍奶奶”的故事,应当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记警钟:发展的温度,恰恰体现在对最弱势群体的兜底保护之中。
目前,“麻糍奶奶” 的家属正与肇事方协商赔偿。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完成调查,明确事故责任,给家属一个公正的结果。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每一个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愿 “麻糍奶奶” 一路走好。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民生聚光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