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质天成:昆仑灵脉的千年凝萃
这枚白玉凸雕双螭小璧直径仅六点八厘米,厚度不足一厘米,体量虽小却尽显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的古雅气韵。玉料取自昆仑山脉的籽料核心,历经千万年河水淘洗,质地细密如婴儿肌肤,触手温润无燥感,摩挲间竟能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油脂光泽,正是古籍中 “白玉之精,光如凝脂” 的真实写照。
![]()
观察其色泽,整体呈匀净的奶白色,在自然光下泛着柔和的暖调,边缘处偶见几缕极淡的糖色沁痕,宛如岁月晕染的胭脂。用强光手电侧照,玉料内部无明显棉絮、裂隙,通透度均匀,仅分布着细密的天然水波纹路,这是籽料独有的 “水线” 特征,见证了玉石在地质运动中形成的独特肌理。据玉质检测,其摩氏硬度达六点五至七度,用钢刀轻划无痕,符合汉代和田白玉的典型特质,这般品相的古玉,即便是在馆藏文物中也属少见。
玉璧的边缘经过精细打磨,呈现出圆润的弧度,无任何毛刺之感,上手把玩时贴合掌心,轻重适宜。这种 “以手度料” 的工艺细节,正是古代玉工对原料的极致尊重 —— 不刻意追求硕大,而是根据玉料的天然形态因材施艺,让每一寸玉质都能发挥其温润之美。历经两千余年岁月侵蚀,玉表已形成一层自然的包浆,色泽温润内敛,无刻意做旧的浮躁感,这是人工无法复制的岁月印记。
第二章 匠心独运:汉代凸雕工艺演绎
小璧的核心工艺在于 “凸雕”,也称为 “浮雕”,这种技法在汉代玉器中最为盛行,而这枚玉璧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玉璧的主体纹饰为双螭缠绕,螭龙的造型采用 “高浮雕” 技法雕琢,头部与躯干高出玉璧平面约零点三厘米,立体感极强,仿佛要从玉料中跃出。
细观螭龙的雕琢细节,可见古代玉工的精湛技艺:螭龙的头部轮廓清晰,双眼以圆形凹刻呈现,目光炯炯有神;吻部前突,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灵动之气;头顶的独角以阴刻线勾勒出鳞片纹理,线条流畅自然;身躯蜿蜒曲折,肌肉线条通过凹凸变化展现得饱满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双螭的身体相互缠绕,姿态舒展,既无拥挤之感,又形成了很好的对称平衡,展现出 “虚实相生” 的艺术境界。
![]()
玉的边缘还雕刻有一圈细密的弦纹,弦纹之间以阴刻线填充,形成 “谷纹” 样式,谷纹的颗粒饱满圆润,排列整齐有序,每一颗谷纹都经过精细打磨,手感光滑。这种 “主纹 + 辅纹” 的构图方式,是汉代玉的典型特征,主纹突出主题,辅纹增添层次感,让小小的玉纹饰丰富而不杂乱。
值得注意的是,玉璧的雕琢无明显的工具痕迹,阴刻线流畅顺滑,无滞涩之感,这是因为古代玉工采用 “游丝毛雕” 技法,以细如发丝的刻线勾勒纹饰,再用解玉砂反复打磨,最终形成 “线条如行云流水,打磨如镜面光滑” 的效果。这种工艺耗时耗力,一件精品往往需要一位玉工数月甚至数年的心血,足见古人对玉器的珍视。
第三章 螭纹寓意:汉代的精神信仰与文化象征
双螭纹作为玉璧的核心纹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是汉代社会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螭龙在古代神话中是 “龙生九子” 之一,象征着吉祥、辟邪、祈福,同时也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汉代,螭纹常用于皇室的玉器之上,是身份的标识。
这枚玉璧上的双螭缠绕造型,有着深刻的寓意:双螭相互依偎,首尾相接,形成 “循环往复” 的态势,象征着 “生生不息” 的生命观,反映了汉代人对长寿与繁衍的追求;螭龙的身体蜿蜒向上,姿态昂扬,寓意着 “步步高升”“飞黄腾达”,是古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而双螭的对称造型,则体现了汉代 “中庸之道” 的哲学思想,追求平衡。
![]()
除了吉祥寓意,螭纹还承载着汉代的宗教信仰。汉代盛行 “神仙思想”,人们相信螭龙是连接人间与天界的使者,佩戴螭纹玉器可以与神仙沟通,获得庇佑。因此,这类玉璧多为贵族佩戴之物,既用于装饰,也用于祭祀、祈福等重要场合。从玉璧的尺寸与工艺来看,它极有可能是汉代某位贵族的随身佩饰,主人或许会在重要宴会、祭祀仪式上佩戴,以彰显身份与信仰。
此外,玉璧本身作为古代重要的礼器,“以苍璧礼天” 是上古时期的传统,汉代继承了这一礼制,玉璧不仅是佩饰,也是祭祀上天、祖先的重要礼器。这枚小璧虽为佩饰类玉璧,但其圆形的造型、温润的玉质,依然延续了 “礼天” 的文化内涵,是 “礼” 与 “饰” 的结合。
第四章 岁月流转:跨越千年的文物传承
这枚白玉凸雕双螭小璧的流传历程,虽无明确的文献记载,但从其工艺特征与沁色变化中,仍能窥见其跨越千年的岁月轨迹。据考古学家推测,它大概率出自汉代的墓葬,汉代盛行 “厚葬” 之风,玉器作为 “君子之器”,是墓葬中不可或缺的随葬品,用于守护逝者的灵魂,同时也彰显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枚玉璧可能曾历经盗墓扰动,后流入民间,被历代藏家悉心收藏。从玉表的包浆与沁色来看,它曾被长期佩戴,人体的油脂与温度浸润玉料,让其色泽愈发温润;同时也可能经历过进土、出水等过程,边缘的糖色沁痕便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沁色的分布自然均匀,无人工染色的僵硬感,是 “天然沁色” 的典型特征,这也为其文物价值增添了重要砝码。
近代以来,这枚玉璧被纳入馆藏,成为研究汉代玉器工艺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不仅见证了汉代和田玉的开采与使用,反映了当时的玉雕工艺水平,更承载着汉代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与审美情趣,是跨越千年的文化载体。
![]()
如今,这枚白玉凸雕双螭小璧静静陈列在博物馆中,灯光下,它的温润光泽与灵动纹饰依旧能打动人心。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用自身的每一处细节,向世人诉说着汉代的繁华与厚重,让我们在欣赏其工艺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