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洒进窗台,丛台区苏曹乡联兴社区的居民祁俊英正准备做早饭,家里突然没电了。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联系社区的“红驿站”。
不出十分钟,穿着红马甲的维修队员就来了。看着重新运作起来的电饭锅,祁俊英心里暖融融的:“如今咱们社区办事,比孩子来得都快!”
这样的温暖场景,在联兴社区早已不是新鲜事。墙挨墙、门对门的邻里生活,难免会有鸡毛蒜皮的烦心事。楼上孩子蹦跳的声响,楼下老人捡拾的杂物,曾经都是隔阂的种子。可自从社区里那抹“志愿红”越来越亮眼,这些“琐碎的烦恼”都有了安放的地方。
11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联兴社区“红驿站”内,正巧碰到社区书记李文丽在对两户居民进行调解。
“蹦蹦跳跳是孩子的天性,楼上的住户家中有小孩,难免会产生一些噪音,希望楼下的邻居多包涵。楼上住户也应该多引导孩子,楼下住着老奶奶,在家活动时动作要轻,还可以购买隔音垫、软底鞋等减少噪音……”李文丽耐心地劝解双方。
在李文丽书记的开导下,楼上年轻的妈妈带着歉意对楼下邻居说,会好好引导孩子不在家乱蹦乱跳,楼下邻居也表示理解小孩子淘气的天性,最终两方居民握手言和。
这个由红“议”站和红“管家”组成的“红驿站”,如今已有9名在册“红管家”。律师、网格长、物业经理、老党员组成的“多元议事会”,让居民遇事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
而“红管家”服务队的“叮咚敲门”行动,更是敲开了许多紧闭的心门。队员们手持智能终端,穿梭在楼宇之间——谁家老人需要疏通管道,哪户居民要修家电,“红管家”就会应声而来。从过去服务的“全覆盖”到如今的“精准化”,改变的不仅是方式,更是社区治理的温度。
![]()
住在5号楼的王大爷忘不了,半夜水管爆裂时,是“红管家”小张冒着雨来抢修;独自带孩子的李女士常念叨,社区每月设立的“法律咨询日”帮她解决了劳务纠纷的难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正一点点织就社区的“幸福网”。
随着驿站人气越来越旺,更多的变化在悄然发生。退休教师老周当上了楼道环保员,年轻党员小赵主动承包了孤寡老人家的采买任务。社区用“时时上心”换来了居民的“事事放心”,那句“别担心,有事您说话”的口头禅,成了社区最动人的承诺。
住在社区多年的张女士感慨:“现在邻里见面都会主动打招呼了,谁家有个难处,大家都会搭把手。”
夜幕降临,驿站里的灯光依然明亮。墙上的社情民意登记表又添了新内容:3栋2单元的刘阿姨想学智能手机操作,5栋的老王要找棋友……这些家长里短的“心上事”,都成了社区的“上心事”。李文丽说:“我们就是要让每个居民都觉得,这里不只是住的地方,更是共同的家。”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丹丹文/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