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领导人,就马上跟美国签署“毒丸条约”,中马关系翻天巨变!
2025年10月26日,吉隆坡传出一则消息,马来西亚和美国正式签署了“互惠贸易协定”。
这份被外界称为“毒丸条约”的协议,也让一直走平衡外交路线的马来西亚,瞬间站到了风口浪尖。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马来西亚和美国签订的协议之所以被称为“毒丸条约”,是因为其部分条款涉及出口管制与贸易协作,引发大家对中马合作的担忧。
先说矿产这块,协议明确要求马来西亚“不能禁止向美国出口关键矿产”。
这里头最要紧的是镓。
别小看这东西,现在的手机、电脑、新能源汽车,都需要镓来做芯片,而马来西亚的镓产量占了全球一成多。
![]()
这协议一出,等于是把自家的宝贝资源,优先供应给了美国。
更让人心里不舒服的,是贸易上的规矩。
协议里写着,马来西亚要是想跟“非市场经济体”签自贸协定,必须提前半年把协议文本交给美国过目。
说白了就是,马来西亚想跟中国做买卖,还得先看美国愿不愿意。
协议一签,麻烦事就来了,原本进展顺利的中马合作项目,突然就卡壳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东海岸铁路。
这条铁路由中国交建承建,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建成后,马来西亚东西海岸运货时间能减一半,对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可眼下,工程进度已经过了80%,剩下的20%能不能接着推进都成了谜。
吉隆坡地铁3号线也差不多情况,之前谈好的后续合作,现在也没了消息。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连旅游业都被牵扯进来了。
要知道,2024年有300多万中国游客到马来西亚旅游,占了外国游客总数近三成。
可最近马来西亚旅游局却调整了策略,说要“优化游客结构”,把推广重点转向欧美市场,对中国游客的态度,明显不如从前热情了。
这一连串变动,在马来西亚国内激起了轩然大波。
11月3日,前总理马哈蒂尔公开表态,批评这份协议让马来西亚成了美国的附庸,甚至违背宪法精神,还直截了当要求现任总理安瓦尔下台。
国会里,反对党议员纷纷要求政府公布协议全文,质疑政府是否在“出卖主权”。
代表着10万家华资企业的中华总商会也坐不住了,他们发声呼吁政府要平衡好与各国的关系,特别是不能忽视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
毕竟这些企业很多都依赖中马贸易生存。
说起来,在签这份协议之前,中马两国的关系其实挺不错的。
2024年中马贸易额有2120亿美元,算下来每天都有6亿多美元的生意在做。
中国连续16年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东盟地区的第二大投资地。
2024年,中马贸易额达到了212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有6亿多美元的生意往来。
中国连着16年都是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也排在中国对东盟投资的第二位。
经贸往来密切之外,中马在基建领域的合作更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
东海岸铁路、吉隆坡地铁这些大工程,总投资超过千亿,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还给数十万马来西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
科技合作也搞得有声有色。
马来西亚街头超六成的5G基站都是华为建的,两国还合作建了个“数字经济合作实验室”,把5G网络铺到了偏远农村。
以前村民想上网得跑到镇上,现在坐在家里就能视频聊天、网购。
科技和基建让合作落地,人文交流则让两国关系更亲近。
2024年380万中国游客给马来西亚带去了真金白银,养活了不少民宿、餐馆。
教育合作也没落下,两国合办的4所孔子学院每年培养几千名会说中文的人才,这些人毕业后很多都进了中资企业工作。
按理说,这么好的合作势头应该继续保持才对。
可安瓦尔政府上台后,情况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也导致马来西亚面临两难处境。
![]()
美国在谈判时打出了关税牌。
要知道,马来西亚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4%,美国这时候放话:不签协议,就继续对马部分商品征收19%的高关税。
这对靠出口美国为生的马来西亚橡胶手套、塑料制品行业来说,几乎是致命冲击。
真要被征高关税,不少企业恐怕得倒闭。
不过美国这边举着大棒,那边也抛了好处:承诺帮马升级公路、改造炼油厂,还豁免部分农产品和电子产品关税。
作为交换,马来西亚答应未来10年对美投资700亿美元。
安瓦尔政府这下犯了难:一边是合作多年的中国,项目在推进、经济联系紧密;
一边是握着重拳的美国,既有威胁又有诱惑。
![]()
最终,马来西亚选择了签署这份充满争议的协议。
面对中马合作的突发状况,中国没有选择激化矛盾,而是拿出了冷静务实的应对态度。
2025年10月底,商务部副部长专门去马来西亚,想协调现有合作跟新协议的冲突。
虽然还没有大突破,但至少表明了中国想保住合作的诚意。
除了高层沟通,中国在具体合作项目上也没有完全停下,而是想办法继续推进。
比如马来西亚的风电项目,70%的零件都用当地产的,既帮马来西亚发展清洁能源,又带动当地就业。
中国还通过RCEP框架继续跟马来西亚做棕榈油生意。
毕竟中国每年从马来西亚进口800万吨棕榈油,占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的35%,这生意断了对谁都没好处。
![]()
在实际行动之外,中国外交部的表态也很有分寸。
外交部表示中国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合作伙伴,但反对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这话既给了马来西亚台阶,也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不挑事,但也不会妥协。
中国这边冷静应对,可马来西亚面临的风险却越来越明显。
先来看短期的麻烦,换掉中国设备就得花大钱。
以前用中国货又便宜又好用,现在换成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成本涨了不说,还得重新培训工人。
东海岸铁路如果停了,沿线靠铁路吃饭的行业都受影响。
更要命的是,中国此前占马来西亚稀土出口的六成,如今受协议影响马需优先供应美国,中国开始从非洲等地区寻找稀土替代来源;
而镓供应受限后,中国芯片厂商暂时通过调整生产计划、优化原料配比应对。
长期下来,马来西亚可能会彻底失去中国这个稀土大客户。
短期风险已经够头疼,马来西亚面临的长期风险更让人担忧。
如果违反美国的协议,肯定会被制裁;
如果乖乖听话,就没法跟中国深化合作。
到时候可能两头落空:既拿不到美国的长期好处,又丢了中国和新兴市场的机会。
从这些风险能看出来,小国在大国之间周旋,真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利,得算长远账。
如今的世界早不是美国独揽大权了,多极化已是大趋势。
![]()
国家之间打交道,说到底还得是互利共赢才行,靠捆绑、靠施压弄出来的合作,根本走不远。
希望马来西亚能早点想明白这个道理,别在短期利益里迷失方向。
风浪之下,中马合作的基石仍在。是抓住眼前优惠,还是守护历经时间考验的伙伴关系?马来西亚的抉择,不仅关乎项目得失,更关乎未来格局。
参考文献:
1.观察者网:《“未来将配合制裁?美国的附庸!”马来西亚政府回应:未损害主权》2025-11-04
2.全球技术地图:《美国与马来西亚签署谅解备忘录,实现关键矿产供应多元化》2025-10-27
![]()
3.观察者网:《美国敲打马来西亚:想去金砖?别忘了特朗普说的“红线”》2025-11-0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