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刷抖音的朋友或许注意到,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一条视频突然没了踪影,这是他抖音内容首次因投诉被下架,举报理由是“不规范表达问题”。而就在这之前,一位卖蜜薯的新疆姑娘因为用了几句“雷式营销”话术卖货,视频也遭投诉下架。原本在互联网上口碑偏向正向的雷军和小米,怎么突然陷入了舆论漩涡?从卖蜜薯的小案例到小米的大争议,背后藏着的是企业营销方式的边界问题,以及整个汽车行业由来已久的营销乱象。
小米的舆论风向变化
01
雷军造车前,互联网上对他的评价大多是“务实”“接地气”,但造车后,小米的舆论风向慢慢变了。最直观的变化是“雷式营销”的传播。2025年雷军做完年度演讲后,“重新定义”“硬核”“10倍体验”这类话术被网友用到了各行各业的二创里。比如那位卖蜜薯的姑娘,用“年度最硬核农产品”“10倍烘烤工艺”“重新定义碳水”“不是所有红薯都叫RedMi”宣传,结果收到了投诉。从她晒出的截图看,投诉方是“小xxx公司”,法人代表栏写着“雷xxx”,组织证件号也指向小米相关企业,虽然关键信息打了码,但网友基本都猜到了是小米。
![]()
这场投诉让“小米投诉网友二创”的话题冲上讨论榜,也把小米的舆论问题摆到了台面上。网友的看法分成两类:一类觉得小米的“过度营销”“小字营销”“雷式话术”实在让人反感,比如宣传里用醒目的大字写“重新定义汽车”,却用小字标注“基于家庭用户需求”;用“100公里加速3.8秒”吸引关注,却不说“需在特定环境下”。另一类网友认为,小米的舆论风暴和销量增长有关,小米汽车上市后销量涨得很快,抢占了不少其他车企的市场份额,“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难免引来不满。还有网友补充,不止小米,很多企业都有宣传擦边球,本质都是钻语言空子,希望国家能管管。
汽车行业的营销乱象
02
小米的问题不是孤例,整个汽车行业的营销乱象早已有之。比如有的新能源车宣传“上市72小时订单破6万辆”,结果上市一年销量都没到6万;有的说“200公里瞬间刹停”,但实际刹车距离要根据车速、路面情况调整;还有的用“L3级架构”模糊“L2辅助驾驶”的概念,让消费者误以为买了全自动驾驶的车。更常见的是“小字游戏”:宣传“满电续航600公里”,小字写“理想状态下”;说“0死亡事故”,其实是“特定测试场景下”。
![]()
这些乱象背后,是企业对流量和销量的焦虑。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大家都想靠“吸睛话术”快速抢占注意力。雷军、余承东等企业负责人亲自下场直播,各车企高管频繁上台宣讲,埃安和京东合作拓展渠道,都是为了多拉点客户。但过度营销的结果,是消费者越来越不信任:“说的比做的好”“买之前觉得啥都好,买之后发现全是坑”,这样的吐槽在汽车论坛里随处可见。
六部门专项整治行动
03
今年9月,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终于出手了,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在全国范围内整治3个月,重点管三类问题:
第一类是非法牟利
比如有人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车企负面话题,靠流量赚广告费;有人以“舆论监督”为名,要挟车企给“保护费”,不然就发负面内容;还有人用AI生成“网络水军”,刷虚假评论、造虚假热度,规避平台检查。
第二类是夸大和虚假宣传
对汽车性能、销量做虚假描述,比如“16.8亿种驾驶模式”“端到端自动驾驶”;操纵测评账号搞假测评,引用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量(比如只说“小定”数量,不说“大定”转化率);借助展会、论坛炒作话题,比如“家用车撞卡车把卡车撞飞”,其实是摆拍。
第三类是恶意诋毁攻击
为了打压竞争对手,故意抹黑对方产品,比如编造“某车电池会爆炸”的谣言;组织“黑公关”“饭圈粉丝”发负面信息,煽动网友骂战;还有车企高管在网上“拉踩”,说“某品牌的技术不如我们”。
![]()
整治行动才开始一个月,效果已经显出来了:清理了12万多条违规内容,关闭了3800多个问题账号,新能源车企的不实舆情环比下降了47%。更实在的变化是企业的行为。以前爱说“遥遥领先”的车企,现在开始老老实实讲“辅助驾驶的适用场景”;以前爱吹“订单破10万”的,现在开始公布“实际交付量”。连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都有了提升:平均续驶里程从600公里涨到了650公里,百公里电耗从13.2kWh降到了12.5kWh,都是整治带来的连锁反应。
网友对整治行动的反应很积极,但也有更高的期待,希望整治能“常态化”,不是搞三个月就结束,而是让“诚实宣传”变成行业习惯;还有人说,不止汽车行业,电商、美妆这些行业的“擦边宣传”也该管管,比如“七天瘦10斤”“无效退款”这类说法,其实都是骗人的。
消费者的期待只是买东西的时候能看到“真实的介绍”,不用猜“小字里藏着什么坑”;企业能靠产品质量竞争,而不是靠“话术套路”抢客户。就像一位网友说的:“我买小米汽车是因为相信雷军的‘性价比’,但如果天天看到‘雷式营销’,慢慢就不想信了。”
这场舆论风暴和整治行动,本质上是消费者对“诚信”的呼唤。从小米的案例到整个汽车行业,过度营销或许能赚一时的流量,但终究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企业要想长久发展,还是得回到产品本身,把车造好,把服务做好,比什么“话术”都管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