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不见棺材不不掉泪。
但很多人嘛,哪怕真等到见了棺材,也可能是不会改,不悔过的。
其实,当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那可就什么都晚了。
毕竟吧,人这一辈子,有些事,明知错了,却总想着再撑一撑,再赌一把。
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把自己彻底搞垮了。
事实上,一件事能不能再干下去,身体、内心和结果,早就给了我们信号。
身体在抗拒
以前总觉得,对有的些事,自己累点没关系,撑一撑就过去了。
可是后来才明白,身体也能比脑子聪明些。
当你的身体开始持续地、莫名其妙地出状况时,就足以说明这是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你抗议。
唐朝有个诗人,叫李贺。
这人写诗有多拼?就是他一直有个习惯,每天大清早骑个毛驴出门,背个破锦囊,一有灵感就赶紧记下来,扔进囊里,直到天黑才回家。
就连自己母亲看他这样,都心疼得直掉眼泪说:“我这孩子,是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结果呢,李贺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了。
“呕心沥血”这个成语,最初说的就是他。
虽然他是真的热爱写诗,我们要尊重,但那种不眠不休、耗尽元气的干法,身体终究是扛不住的。
古人讲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青山就是你的身体,是你的本钱,柴就是你的事业和追求。
山要是垮了,有再多的柴火,又有什么用?
身体持续的报警,就是最不容忽视的迹象。
这个迹象其实就是在告诉你,是时候停下来,给这座“青山”培培土,养养林了。
内心已枯竭
人啊,光身体累,睡一觉或许还能缓过来。
但心要是累了,那种疲惫是深入骨髓的,甚至才是病入膏肓的。
你会发现,以前能让你兴奋、充满干劲的事儿,可现在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这不是懒,是足以说明自己内心的那口泉眼,已经快干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古代时能当皇帝,是无数人的梦想。
但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顺帝刘准,在被权臣逼着退位,要杀他时。
他当场则哭着说了一句特别有名的话:“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他是厌倦了至高权力带来的恐惧、猜忌和骨肉相残。
而那一份在别人眼里求之不得的尊荣,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华美的牢笼。
他的心,其实早就死在了无数次的血腥政变里。
诗人里尔克说过:“也许我们的一生,就是在无尽的内部跋涉。”
当你发现你的内心已经寸草不生,甚至再也无法从这件事里获得任何滋养,反而在不断流失能量的时候。
那么,说明这趟内部的跋涉就已经迷路了。
继续走下去,只会耗干最后一点心气。
这时候,停下或转向,不是失败,而是对自己灵魂的慈悲。
结果总重复
什么事不能再继续做了,还有最明显的一个迹象,就是你发现自己在同一个坑里,反复摔倒。
你用尽了方法,换了各种策略,可结果呢?还是一样的坏结果。
这个时候,我们真别总觉得自己努力不够。
很可能是,这条路本身,或者这个干法本身,就走不通了。
说白了,结果总是一样重复,陷入死循环当中。
晚清时,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清朝的将领们不是不努力。
但他们脑子里还是老祖宗的那一套,比如,他们觉得洋人的大炮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有“邪术”,于是就想出各种奇葩的“破邪”方法。
有的在竹竿上涂抹污秽之物,以为这样能“破其妖术”。
有的坚信洋人腿不能弯曲,只要拖入地面战就能必胜。
结果可想而知,无论他们重复尝试多少次这些方法,换来的都是一次比一次惨痛的失败。
爱因斯坦给这种现象下过一个定义:“疯狂就是,重复做同一件事,却期望有不同的结果。”
话虽然有点绝对,但理是这么个理。
当失败的模式一成不变地重复出现时,你就该抬起头,好好看看脚下的路了。
或许,你需要改变的,不是跑得更快,而是换一条跑道。
所以,当你身体持续拉响警报,内心感到一片荒芜,结果总在重复过去的失败。
在这三样里,只要占上一样,就该停下来好好想想了。
要是占了两样甚至三样,那就别犹豫,也别心疼那些所谓的“沉没成本”。
及时止损,是成年人最该学会的本事。
这无关放弃,而是为了让自己能走到更对的地方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