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医医院公司近日在青岛高新区注册成立,其背后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与青岛国企的携手合作。
11月4日,山中大(青岛)中医医院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山中大中医院”)在青岛高新区注册成立,其注册资本700万元,由青岛高实置业有限公司持股55%,山东中医药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45%,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坤。
此番是山东省内中医药一流学府与青岛国企的一次强强联合,更是校地双方自2019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一项重要成果的成功落地。
![]()
校地合作,“从梦想走向现实”
山东中医药大学与青岛的合作渊源颇深。
早在2016年,青岛市就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青岛高新区设立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运营。
而双方战略协议的签订,正值青岛引进高校的势头最猛烈的阶段,也是当时青岛高校持续扩张的一个缩影。
2019年,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正式奠基,并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据当时青岛高新区官方披露,项目规划在田海路以南、丰和路以东、规划九号线以北、规划十八号线以西地块建设,占地约209.6亩,总投资估算约8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11.35万平方米,建设模式为“交钥匙”工程,将满足4000人的教学、培训需求。
![]()
如今,山中大(青岛)中医医院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这些合作协议从蓝图走向现实的重要一步。
新成立的医院公司股权结构体现了青岛国企与高校的优质资源结合。
青岛高实置业有限公司作为控股方,由青岛高实集团全资控股,实际控制人是青岛高新区管委会财政金融部,代表地方国有资本的支持。
![]()
山东中医药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则作为校方代表,是该校目前唯一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自1992年成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产业开发经验。
企查查显示,山中大资产公司目前对外直接投资9家企业,其中全资控股山东中颐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股份,持股过半的企业除青岛中大中医院外,还有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剩余6家企业,山中大资产公司均为参股方,业务范围涵盖生物医药、健康管理、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
这样地方国企与知名高校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双方的资源互补,国企提供资金与政策的支持,而高校则贡献科研实力与人才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李可建一行来访青岛高新区,就海洋中药研究院(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建设相关事宜进行沟通对接。
在此背景下,青岛山中大中医院的落子,有望为高新区打造“中国康湾”产业核心承载区、创新策源先导区带来利好。
建设“中国康湾”的关键落子
眼下,青岛高新区正全力打造“中国康湾”产业核心承载区及创新策源先导区。
在日前印发的《青岛市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也提到要打造产业创新引擎,并明确指出要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所与康复康养企业加强产学研对接,在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
而山中大(青岛)中医医院有限公司的入驻,恰好与区域产业战略形成同频共振。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在青岛的既有布局来看,新公司很可能承担起医疗、科研、教学、产业转化等多重功能。
当然,人才培养是新公司的另一重要职能,未来可以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专家资源,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同时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吸引高校毕业生留青发展。
这与青岛高新区发布的《康复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中的“康复人才筑基”行动形成呼应,配合区域内人才落户、住房等政策支持,将形成中医药高端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
此外,新公司作为“医教研产”融合的载体,或许可以打通从技术研发、临床验证到产品转化的全链条。其与本地企业的协同创新,可以推动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器械等产品与中医药技术深度融合,催生“中医+”的新业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