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今年刚满53岁,子女工作都不在身边,闲暇时喜欢和老友们去棋牌室玩两把,也偶尔结伴出门旅游,感觉生活挺自在。
可就在不久前的一次医院例行体检后,他却满脸愁容地坐在医生办公室门口。
![]()
原来,医生在体检报告中发现了可疑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建议他进一步复查。“都说艾滋病离咱们普通人很远,怎么就……”李叔起初根本不能接受。
医生一边安慰他,一边耐心追问他的日常生活——是否有过无保护措施的行为、尝试过陌生的按摩场所、是否有输过血、甚至是否喜欢一起剃头用剃刀……这些,都是中老年人感染风险正在悄然上升的“隐秘角落”。
![]()
李叔以前压根没想过,退休闲暇的悠闲时光,也有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健康危机。
这不是个别现象。据国家疾控局最新通报,近年来我国中老年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其中男性群体尤为突出。为什么明明已经远离了“高危年纪”,却反而成了感染的主力军?
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正处于危险边缘——日常的小习惯、小爱好,一不留神就可能成为健康隐患。
![]()
或许你以为,艾滋病只是“年轻人的病”,或者“特殊群体”才会遇到。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51岁以后,哪些外出行为会悄悄埋下风险?身边哪些常见的场所、习惯,是你忽视已久的健康陷阱?
“老年人感染艾滋”的新闻,几年前还总被认为是不可能发生。
但其实,随着医疗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提高,以及部分中老年人思想观念转变,全国多个省份的公共卫生监测提示:50岁及以上人群新发HIV感染者占比从2010年的不足10%,上升至2023年的接近20%。
专家分析了这个现象的深层原因。首先,很多人以为年纪大了,免疫力下降不严重,也不会遇到什么高风险行为。但60岁以上人群的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35%以上,一旦感染,发病往往更快更重。
![]()
部分退休后生活空虚,容易受社会新兴娱乐方式影响,比如去“洗浴”、“按摩”、棋牌室等场所,甚至有些非法服务趁虚而入,卫生条件极差,交叉感染风险极高。
很多正规理发店、美甲或修脚馆为节省成本,器具消毒不到位,有研究发现,50%的小型理发店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特别是在小城市、城乡结合部,艾滋病的知识普及度低,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是性传播,其实血液传播、共用器具也不容忽视。
![]()
卫生部2022年数据显示,95%的新发HIV病例与不安全性行为相关,但血液、器械传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信息,往往是被大家所忽视的“盲区”。
中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途径,往往隐藏在普通、甚至“看似健康”的日常习惯里。医生特别提醒,以下几种外出行为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过了51岁以后:
频繁进出低价洗浴、按摩馆。部分非正规的休闲场所,消毒流程不达标,按摩擦伤、剃须小伤口极易成为病毒入侵“缺口”。有调查显示,这类场所的消毒合格率甚至不到60%。
在理发店、美甲、修脚铺公用器具。器械表面如果带有少量感染者的血液或者体液,正常消毒未达标就有可能引发交叉感染。有研究表明,修脚刀具反复使用,艾滋病传播风险增加2-3倍。
![]()
参加陌生人组织的聚会或旅游活动。在旅途中结识陌生人,加之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一些冒险心理下的行为往往埋下隐患。相关调查显示,65岁以上参与“陌生活动”的人,其感染风险较单纯休闲者高出14.8%。
不规范处理皮肤外伤和医疗注射。在小诊所处理伤口或注射不规范,或者擅自开展针灸、推拿,小小的针头如果未完全消毒,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1%的HIV感染案例与医疗不安全操作相关。
轻信“无害”宣称的民间理疗产品。市场上一些“高科技按摩仪”号称能针刺皮肤促进健康,但消毒措施跟不上,也存风险。
专家建议,51岁以上的朋友外出参加活动时,务必记得下面几条原则:
选择有正规消毒、卫健执照的场所。如理发、美甲、按摩等地要主动询问其消毒流程,别因价格便宜而忽略健康。医用品、修脚器具尽量要求“一人一用一消毒”。
皮肤有破损时避免公共服务。尤其是刮痧、拔罐、针灸等需用针具的项目。即便小伤口,也要及时消毒包扎,千万别用公共毛巾或洗浴用品。
外出旅游聚会时,谨慎对待陌生社交。不轻易参与未知人员组织的娱乐项目。有健康风险时及时中止,保持警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