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肥东县响导乡蒋祠社区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邀请合肥市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队走进社区,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团队以“理论+实操+答疑”的全链条培训模式,为农户送上冬日里的“技术大餐”,点燃了乡村振兴的科技火种。
精准破解种植难题 农户直呼“收获满满”
活动当天,由合肥市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团长、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张水明带队,食用菌专家徐强教授、蔬菜专家胡客玲教授等组成的专家技术团队深入蒋祠社区,围绕食用菌高效栽培、大棚蔬菜绿色防控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专家们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产业特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等形式,系统传授了菌种选育、温湿度调控、病虫害生态防治等关键技术,并针对种植户提出的连作障碍、产量波动等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
驻村工作队引智入村。
培训现场,专家团队“金句”频出,农户手机镜头闪个不停,还踊跃提问与专家团队展开热烈互动。据统计,活动共吸引30余名种植户参与,现场解答技术问题20余个,发放技术手册100余份。参训人员纷纷表示,通过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不仅掌握了实用技术,更开阔了产业升级的思路。
长效对接机制建立 科技助农持续发力
“光送技术不够,得让乡亲们自己掌握‘金刚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顾雯鑫透露,此次合作不仅是“一次性”培训,更将搭建长效平台:计划与安徽农业大学在蒋祠社区产业园合作建立“科技小院”,定期派研究员驻点指导,开展农业实验实训。另外,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根据农户需求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田间指导,并依托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引进优质新品种,推动“专家试验田”与“农户示范田”双田联动。
这一举措让65岁的老把式陈兴亚动了心:“我种了40年菜,现在要跟年轻人学‘智慧农业’!”据悉,已有10余名农户报名“科技农人”实践计划,计划系统学习物联网种植、品牌营销等课程。近年来,蒋祠社区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初步形成规模效应,但技术瓶颈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升级和规模扩大。此次政校企三方联动,以“需求对接-技术培训-跟踪服务”的全链条模式,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科技赋能样本,为社区产业园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注入新动能。
![]()
驻村工作队引智入村。
引智育才强根基 田间地头焕新机
自驻村帮扶工作启动以来,该工作队始终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构建起“内外兼修、引育并重”的人才赋能体系。工作队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博士团队、安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合肥市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及县农技中心等权威力量,深入社区开展8场专题农技培训,覆盖食用菌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管理等前沿领域,累计吸引400余人次参与。
在“引智入村”的同时,工作队坚持“走出去”拓视野,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队员赴阜阳市、合肥市周边县区等先进社区开展6次乡村振兴专题实地学习;针对性推选新农人、返乡创业者、家庭农场主等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电商运营研修班等20余场次。通过“双向赋能”,既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又激活了本土人才的创新活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这场冬日里的科技赋能行动,正让蒋祠社区的田野焕发新生——在这里,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科技的希望,每一株幼苗都孕育着振兴的力量。(陈家宏 蒋先荣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