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内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这部电影开拍彼时,郭富城正渐次结束了《断网》、《扫毒3:人在天涯》和《临时劫案》等片的拍摄。
而此前四年,港片连年冲破十亿票房,正气势如虹。
麦兆辉则自《廉政风云》铩羽内地春节档之后,将目光投向了郭富城。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郭富城被剧本打动,将内地一部电影的拍摄延期,抽出档期,去拍了这部《内幕》,此外本来计划出演该片的林峯,因工作撞期辞演,由吴镇宇接替。
有消息指,该片很可能定档下月初。
一晃三年,当真要来了?
![]()
很有趣。
上一部大爆的英皇电影《无双》,出自麦兆辉多年搭档庄文强之手,而麦兆辉寻到郭富城,也绝不是心血来潮。
笔者很早就讲过,麦庄二人,恰出道于港影衰退年代,不同于刘伟强等惯于“大制作”的恢弘,他们骨子里,就有根深蒂固的“以小博大”概念。
所以一直以来,他们独立执导的作品,就很少接触“巨星”级人物。
而“巨星”,当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郭富城恰是典型代表。
![]()
1996年。
在乐坛转型大成的郭富城,在电影减产两年之后,腾出手来,接拍了励志拳击电影《浪漫风暴》。
电影由吴宇森爱徒梁柏坚执导。
此片深得吴宇森“暴力美学”精髓,在叛逆、爱情、励志、不屈与幕幕宛若实况的拳赛交织下,一举冲破千万票房。
新导演梁柏坚一飞冲天。
![]()
2007年。
已是连庄影帝的郭富城,拍了自己与寰宇电影合约内的第三部电影《C+侦探》。
导演彭顺。
他当然并不是新人。
1997年就已出道,先后拍出《见鬼》、《鬼域》和《妄想》等恐怖类型片,并获得了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泰国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电影奖以及25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这份履历不差。
但《C+侦探》,仍要算其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片内地票房破了千万,放在商业类型片中可能不算多高,却已经是当时中国悬疑类型片票房纪录的“天花板”了。
这马上为彭顺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执导漫改大片《风云2》。
可惜他未能把握住。
![]()
2009年。
经过步步捶打、一路求新的郭富城,接演了安乐电影《杀人犯》。
导演周显扬。
他顶着“李安爱徒”的光环而来。
平心而论,这部《杀人犯》,虽有新人导演叙事不够从容的毛病,无论悬念设计还是场面控制,都算得颇佳。
但在香港上映后,因“不老症”的离奇设定,被不少观众斥为烂片,“讲铲片”更谓,这部电影能冲破千万票房、香港观众之所以入场,完全是拜郭富城所赐,换句话说,去看郭富城的演技,以及他这次又变成了什么样子,是观影的唯一动力。
不过周显扬仍然一战成名。
![]()
2012年。
此前已凭《最爱》和《浮城大亨》臻至顶层演技派之列的郭富城,再次接拍了安乐电影,其名《寒战》。
导演陆剑青和梁乐民,此前近乎透明。
然经此一役,该片非但勇夺香港票房年冠、横扫香港电影金像奖和被坊间誉为“救市”之作,更被业内拿来与十年前的《无间道》相提并论,风头一时无俩。
四年后,二人携《寒战2》再临。
依然香港票房年冠,并破香港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将港式警匪电影的内地票房纪录推至接近七亿的层级,东南亚多地票房亦不俗。
足够威风。
![]()
2015年。
师从王家卫并拍过两部长片的翁子光,带来电影《踏血寻梅》。
他在2011年就写好剧本,并获得了“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大奖,当时也就锁定了,一定要郭富城出演。
结果后来遭遇撤资。
等了三年,再遇郭富城。
再后来,美亚老板出手,投资了两千万,电影得以开拍,并最终横扫香港电影金像奖,拿走了全部的演员表演奖项。
该片也为他带来了,执导两亿级大片《风再起时》的机会,这是许多香港导演或者说电影人,终一生也不可能有的机会。
而整个香港都知道,没有郭富城,就没有《踏血寻梅》。
这句话,导演翁子光也一直挂在嘴上。
但很难评。
![]()
2018年。
庄文强带着《无双》,狠狠震惊了一把电影市场。
他肯定不算新导演。
1999年入行做编剧,写出过《东京攻略》和《特警新人类2》的商业剧本,也与麦兆辉联合编剧了《无间道》,2005年开始与麦兆辉搭档联合执导电影,先后执导了《大搜查》、《窃听风云》、《关云长》和《听风者》等片。
但以单飞执导来说,《无双》是他的第二部长片,前作《飞砂风中转》则无论品质还是口碑,都相当平庸。
说句可能略夸张的话,郭富城是《无双》的定海神针。
其表演的精微与创造性,让人叹服。
![]()
兜了一圈,回到《内幕》和麦兆辉。
麦兆辉于1998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四年内连拍了《追凶二十年》、《周末狂热》、《爱与诚》、《愿望树》和《别恋》五部电影,但几乎尽数没有“水花”。
或与当时的水准有关。
但只要看看他启用的演员阵容,就或能明白一二。
那几年,他大致用的是张达明、谢君豪、雷颂德、尹子维、吴镇宇、陈晓东和李灿森等等演员,唯一的好处,大概是能控制成本。
这就回到上文说的“以小博大”上面。
甚至于,到了《无间道》筹备期间,面对刘伟强“投资两千万”和“A级制作”的话,他一时间都在发懵。
在他看来,用次一级的演员,控制住成本,才是上策,因为这样就算是亏,也会有限。
开句玩笑说,有点“没出息”。
![]()
人或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即便拍过《无间道》,也拍过《头文字D》以及《窃听风云》和《听风者》等大片,然而一旦回到“单飞”路线,他的“小成本”思维就开始冒头。
比如开篇提到的《廉政风云》,他就启用“双实力派”的刘青云和张家辉担纲。
坦白一点说,所谓“实力派”,除了演技考量之外,更主要的可能是片酬和成本层面的计较与计算,在麦兆辉来说,又应了“以小博大”之说。
此时,其搭档庄文强,已凭《无双》如日中天。
也就在此范例之下,他可能才真正回过神来,于是拿着《内幕》剧本,去找到了郭富城,遂一拍即合。
来路大致如此。
![]()
而郭富城能不能“力挽狂澜”?
话说回来。
以笔者所见,演员这个职业,颇像广告人。
二者皆以思考、创意和专业能力著称,但除了极少数特例,始终通常都只能做到“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恰如一句,“不要指望广告的雪中送炭,企业的根脚,永远是自身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电影的品质与结果,首要考量的是剧本的扎实与深度,以及导演叙事能力的强弱,然后才能经由演员的专业能力的高低,去决定它是优秀、仅仅合格还是崩塌。
这不可不见。
![]()
目前而论。
如果要展望票房战况,颇为复杂。
《内幕》的题材不见得有多少创新度,因为警匪、律政、洗黑钱、良知与阴谋等等,是早就被翻来覆去演绎过许多次的故事了。
唯一的指望,是电影有扎实的叙事和水准之上的品质。
若如此。
则在“好片荒”的当下,或有一线生机。
同时也要看到另一层面,足够力度的宣发预算,这是当下萧瑟市场状况下,较为关键的“保障”,任何人、任何电影都不会例外。
而结果如何,上映即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