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机在田里进行播种作业。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摄
11月9日,在永城市广袤的田野里,田间地头机声隆隆,小麦播种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连日来,在永城市十八里镇柘树村,众多农机正抢抓晴好天气整地播种。“去年这个时候,播种已经完成了。”来自江苏的农业生产服务队伍负责人王勇每年两季农忙都带队来永城揽活。队伍里加装北斗导航系统的大型农机,一天能完成40多亩农田的耕种工作。
耕作现场,王勇指挥驾驶员缓缓放下旋耕播种一体机的起重杆,随后将复合肥料夹稳吊至种箱上方,以刀划破包装,肥料倾泻而入,装满后盖好种箱盖,随即农机沿着预设路线匀速前行。机器轰隆中,旋耕、碎土、施肥、镇压,一气呵成,高效作业,驶过处留下一片片平整土地。
“装上‘北斗’,轻松一键就能自动作业,电脑随时控制旋耕深度、肥料流量,农业生产更便捷、更高效。”长年使用北斗导航系统,王勇道出了“科技助农”的直观感受。
就在不久前,这片农田还因土壤过湿让群众秋种犯难。在农技人员的“手把手”指导下,经过连日来的晾墒作业,目前已具备整地播种的条件。这场推迟了半个月的冬小麦播种,总算按下了“启动键”。
“虽然土壤湿度还是偏高,但不耽误耕种。”农田里,伴着农机轰鸣,永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韩海军掘开土壤,仔细查看刚翻松的土壤湿度和播下的种子深度,耐心地为群众讲解小麦抗湿晚播要点,“你看,现在播种深度基本在4厘米上下,正好适配当前的土壤墒情,对促进出苗有一定好处。”
韩海军等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多次来到这里,把科学的排水散墒、整地播种技术送到群众手中。韩海军表示,降水较多,一方面,会影响秋收和播种,另一方面,土壤墒情足也会给来年小麦良好生长奠定一定基础。用好这把“双刃剑”,才能推动粮食种植增产增效。
受9月以来的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今年秋收时序整体延迟,直接压缩了小麦播种的整地时间和适宜播期。面对这一挑战,永城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抢时抢收抢种作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全力打响“三秋”生产攻坚战,全力在不佳的天气中抢回农时。
特别是进入“三秋”时节以来,永城市农业农村部门提早谋划,强服务、稳农心,积极动员农民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获,多措并举保障“三秋”生产,最大限度确保秋粮安全生产、颗粒归仓。
秋收之前,为最大程度降低阴雨天气对秋粮生产的影响,永城市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的联动协作,组建技术指导小组,抽调农技骨干组建包联指导组深入乡村一线,聚焦排涝降渍、作物护根、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有序开展秋粮后期管理指导工作。同时,及早组织5万余台(套)农机具投入“三秋”生产,包括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播种机等,确保天气转晴后能快速开展作业。
当下,永城市农业农村部门正紧抓播种关键期,积极调配农机、化肥、种子等生产要素,全力保障种子、肥料等物资供应,推广小麦晚播、抗湿晚播等良技良法应用,科学有序推进小麦适墒播种,努力为来年农业生产夯实基础。
来源:商丘日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