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1日讯 “十四五”期间,山东持续提升水生态保护水平。作为首批省级幸福河湖,沂河经过系统治理,生态价值加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沿岸乡村实现蝶变。
这两天,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村干部朱乐芹作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和河管员一起在沂河两岸进行日常巡查,清扫垃圾,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与此同时,无人机在空中巡河。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党支部委员朱乐芹说:“沂河治理之后,生态环境好了,来的鸟也多了,我们的河管员每天都巡查,我们志愿者是不定期巡,走不到的地方,无人机覆盖到,一旦发现乱堆、乱占等问题,第一时间及时处置。”
沂河发源于沂源县松山北麓,是山东境内的第一大内陆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废水曾经直排河道,生态环境一度受到破坏。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村民、河管员秦真来说:“原先浑水、淤泥、垃圾很多。”
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高污染企业,对排放大户企业进行搬迁。2021年,在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积极争取下,沂河全流域治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加上沂源县自筹资金,累计投资8亿多元,对沂河进行综合治理。沂源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玉坤说:“共清淤120余万立方米,疏通河道70余公里,加固沿河护岸,新建防汛道路,沿岸打造生态景观,设立3处无人机自动化巡航基站,新增300余处视频监控等数字化管理措施,将河道治理、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
随着治理的深入,沂河生态逐渐修复,三面环水的下龙巷村开始打造漂流等水上项目,发展文旅产业,同时成立合作社,计划在靠近沂河的一个地块,建设20个樱桃大棚,不过在项目用地上遇到阻碍。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党支部委员朱乐芹说:“大约70亩左右,原先这片土地是村集体承包给村民的,村民原先的时候大部分种的葡萄,品种比较单一,销路比较困难,我们准备把土地再流转回来建设樱桃大棚,他们大部分都不同意。”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村民郑述美说:“种葡萄好几年,习惯了,当时也快成熟了,突然改成樱桃大棚,不知道行不行,我心里没有底。”
对此,朱乐芹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耐心地沟通。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党支部委员朱乐芹说:“每年都给你土地流转费,大棚有收益之后,咱全体村民都有分红,可以去大棚干活,有工钱,这就是三份收入,肯定比咱自己种葡萄收入要多。”
温室大棚建了起来,樱桃要赶在春节前上市,而冬天是河道枯水期,为解决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当地修建了橡胶坝等设施。沂源县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唐本哲说:“这里面水拦蓄起来,整个蓄水量可以达到4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小二型水库,灌溉水源就有了保障。”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村党支部委员朱乐芹说:“看现在我们的樱桃已经开花了,长得多好,今年初我们的樱桃已经上市,卖了150万元,再过两个来月又成熟上市了,把小樱桃变成大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我们很有信心。”
目前,沂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自然岸线率达90%,水生植被覆盖率达40%,吸引30多种鸟类栖息,沂源县悦庄镇11个村集体年收入均超过100万元,“十四五”以来,山东强化河湖长制,实施200多个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省建成省级幸福河湖670余条(段),长度超过8000公里。
闪电新闻记者 张润泽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