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月15日,法国政府宣布,法国要彻底消灭苏联,必要时可以借助火炮。几天以后,也就是1月24日,英国政府同时宣称,英国军队将从各个方向同时进攻苏联,尤其是苏联石油产地巴库地区将被英国空军彻底炸成一片废墟。随着英法两国的高调宣称,欧洲的局势开始变得愈发紧张。
![]()
作为欧洲顶级列强,英法两国在已经对德国宣战的情况下同时向苏联发布战争宣言,已经等同于正式宣战。实际上针对苏联的军事布局,早在1939年苏德联手瓜分波兰以后就开始准备。
据相关文件显示,1939年12月31日英国与土耳其举行过秘密会议,英国空军准备借用土耳其东部地区的军事基地,轰炸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同时包括伊拉克 伊朗 叙利亚 约旦等英法殖民地,也被秘密部署了数百架战机。
1940年3月8日开始,英国军队正式提出兵分三路入侵苏联的军事计划。按照计划,英军将在5月份开始分别从北部的摩尔曼斯克地区,亚太方向的远东地区,以及高加索地区三个方向进攻苏联。
![]()
同时针对苏联的军事侦察也开始提上日程,从3月份开始,大量英军侦察机从伊拉克起飞,频繁深入苏联领空侦察拍照,基本锁定了苏联各处油田的位置。英法盟军把轰炸巴库油田的时间,锁定在了1940年5月15日。
这边英国和法国准备的热闹,另一边苏联也没有闲着,实际上当英法制定战争计划几天以后,情报就已经被苏联情报人员截获,并成功送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前。
这份情报到底有多详细呢,这么说吧,包括英法出兵时间 地点 军事部署等等,几乎全部都被苏联特工们发现了。所以当英法秘密调动军队的时候,苏联方面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斯大林将苏联三分之一的防空部队,全部拉到了巴库地区,并秘密调来数百架新式战机,准备在巴库地区好好地招待一下来自远方的客人。
![]()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也许是预判了苏联人的预判。1940年4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就公开宣称,因为苏联对德国的政治态度发生转变,所以入侵苏联的军事计划取消了。
当然这只是场面话而已,暗地里英国依旧没有停止军事部署,英国军方甚至制定了代号为《1940年对俄国军事行动后果报告》的详细作战计划。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940年5月份,英法还是会进攻苏联。
然而不出意外的话,意外还是免不了的。1940年5月10日,也就是英法入侵苏联的五天前,西欧爆发了一点小冲突。希特勒下令闪击低地三国(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此前被英法两国联军当成天险的阿登地区不仅没能挡住德军机械部队,反而把英法联军拖进了战争泥潭。
面对强大的德军机械部队,英法联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甚至很多部队连防线都没来得及建立就已经被德军攻占了防区。随着西线战争的爆发,英法针对苏联的军事计划也被迫流产。
![]()
说回正题,英法两国为何在已经向德国宣战的情况下,还准备继续激怒苏联呢?
实际上自从1939年,苏德联手瓜分波兰以后,苏联互不侵犯条约就被公之于众,这让英法等国误认为苏联已经和德国结盟。
因为自从波兰灭国以后,苏联以扩大战略纵深建立东部防线为由,先后入侵了芬兰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和罗马尼亚几国。苏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张了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同时苏联军队在占领的波兰以后,还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卡廷惨案,屠杀了众多波兰百姓和官员。虽然苏联官方一直否认制造了卡廷惨案,但是英法两国的情报部门已经掌握了确切的证据证明,卡廷惨案确实是苏联所为。
苏联的做法引起了英法两国的警觉,作为一个新生的革命政权,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一直被欧美各国视为洪水猛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组织十四国武装干涉苏联内战,想要彻底消灭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虽然苏联最终赶走了十四国联军,但仍然遭到欧美等国的孤立。
在英法等国看来,苏联比德国更危险更具侵略性,为此英法紧锣密鼓地制定计划,先解决掉苏联后再和德国决战。
![]()
除此之外,苏联政府的态度也是英法选择开战的原因之一。因为国家制度等问题,欧美各国一直非常警惕苏联,各国经常借着各种机会打压苏联。即便在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针对苏联的制裁也没有停止。
虽然苏联政府借着全球经济危机的机遇,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了一批工业企业,但顶尖技术依旧掌握在欧美各国的手里,严重限制了苏联的发展。
希特勒上台之前,受到一战的影响,德国魏玛政府开始和苏联接触,两国在军事 经济 能源等领域大力合作。希特勒上台以后,这种合作不仅没有停止,反而不断扩大。
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向德国出口石油 粮食 矿石等资源,交换德国生产的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为了表达诚意,希特勒甚至允许苏联派遣一支数百人的专家队伍,常驻在柏林参与各种武器的研发。
苏德两国的密切合作,引起了英法等国的警惕。早在二战爆发之前,英法等国就试图拉拢苏联制裁德国。可是与德国的大力支持相比,英法等国同样警惕苏联,所以斯大林在针对德国的问题上态度一直非常暧昧。
![]()
1939年,德国入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斯大林转变了态度,主动与英法联络试图签订盟约。当时英法坚持绥靖政策,试图鼓动德国向苏联开战,所以拒绝了苏联的同盟要求,双方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在斯大林时代,敢拒绝苏联的国家不多,敢打苏联主意的国家更少。这些为数不多的国家,几乎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和法国就是很好的例子。法国直接被灭国,英国首都伦敦被德国空军炸成一片废墟。
1939年11月30日,苏联打着建立东方战线的名义,试图占领战略位置重要的卡累利阿地峡,为此苏联不惜发动了苏芬战争。这场短暂的战役刚开始,正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的英法两国,马上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苏联的行为是侵略行为,两国不排除出兵干涉的可能。
英法两国的真实意图,其实并不是帮助芬兰,他们是想借机染指北欧,以控制北欧各国的战争资源。尤其是瑞典,作为一个中立国,瑞典与德国的关系密切。早在二战开始之前,瑞典就是德国主要的铁矿进口国。
![]()
二战爆发以后,瑞典不顾英法等国的反对,依旧坚持向德国出口铁矿。从贸易上来说,瑞典的行为属于正常贸易。可是从战争的角度来说,瑞典等同于是资助德国,这是英法两国不能接受的。就在此时苏芬战争爆发了,英法刚好可以借机影响北欧。
当时英国已经计划派遣远征军拿下挪威沿海港口的控制权,切断德国从瑞典运送铁矿石和其他战略性物资的海路通道,同时还要轰炸苏联石油产地巴库,防止苏联继续向德国输送石油。
此外英法还打算控制黑海海峡,并以此为跳板控制德国重要石油来源国罗马尼亚,彻底切断德国石油补给线。为了实现切断德国石油的目的,英国向中东殖民地派遣了大量轰炸机,以及一支航母舰队。而法国方面也计划派遣一支海军舰队,封锁苏联的黑海舰队的各大航线。
从战争的角度来说,英法两国的军事计划非常完美,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战斗力,也低估了希特勒的野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