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肖君
日前,由全国总工会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承办的“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新疆专场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工人文化宫启动,吸引了65家企业的155名职工代表踊跃参与。
当日,来自全国电力、石油、纺织、职业教育等不同行业的6位大国工匠、劳模走上讲台,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创新攻关成果、成长故事、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并与技术工人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答疑解惑。
“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我能做什么?能为新疆做什么?能为国家做什么?”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测试分公司技术组组长、大国工匠谭文波充满激情的开场白,瞬间感染了大家。
谭文波多年扎根西部石油勘探一线,潜心试油测试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创新成果5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创效近2亿元。谈及自身成长故事,谭文波分享说,他从一个睡“桥洞”的年轻人成长为大国工匠,既靠主动学习、刻苦钻研,但更离不开一路上得到的不计其数的帮助和支持。
“在日常积淀中练就真功夫”“困难是最好的磨炼,实干是追梦的路径”“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快速成长”……在技术咨询、技能培训和难题会诊环节,劳模工匠们朴实真挚的回答,让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在为期3天的行程中,劳模工匠们还分赴昌吉市、石河子市、乌苏市、克拉玛依市进行路演分享,并走进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10月27日下午,冯新岩、马耀霞两位劳模工匠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的两家企业,实地考察了企业的展示区、大师工作室、生产线等,并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交流探讨。劳模工匠结合各自的专业特长和丰富经验,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并提供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新疆天山纺织服装有限公司,针对天山纺织技术骨干陈强提出的“智能制造中自动化设备对制版的影响”,马耀霞建议:“利用AI先做出一系列衣服的‘型’出来,每个人再根据自己的审美、想法进行反复修改,赋予服装故事和灵魂,提升其附加值。”
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专家、工程师董新胜说:“能够与劳模工匠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行业瓶颈与难题,我受益匪浅。”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