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沉睡”在银行柜台后的企业流水单,如今正悄然转变为具有公信力的“信用凭证”,为成千上万的中小微企业引来金融“活水”。
这一变化的源头,是一项国家级的金融基础设施创新。2024年10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正式上线,旨在破解长期困扰信用白户、信用薄户及无担保无抵押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菏泽,这一平台正从政策蓝图快速落地,转化为支持实体经济的切实行动。
从“数百页”到“八九页”:企业融资体验之变
“以前需要携带公章、财务印鉴,去银行预约办理,仅打印流水就要花费一个小时,动辄二三百页。现在一份报告只有八九页,两三分钟就能完成打印,线上直接传送,不用再跑银行了。”11月5日,山东康沃控股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冯丽丽谈及资金流信息平台时如此感慨。她所感受到的,正是资金流信息平台带来的最直观变化——一场企业融资的“流程革命”。
这看似简单的流程“减法”,实则是信用信息传递方式的深刻变革。资金流信息平台将企业散落于各家银行的流水整合为一份标准化、脱敏处理的汇总报告,按月更新,可连续反映近三年的经营状况。对银行而言,这极大提升了贷前调查效率。
“过去信贷员需人工核对、验证企业提供的数月甚至数年的流水,耗时耗力。”农业银行菏泽开发区支行公司业务部经理郭建昊表示,“如今一份由权威平台生成、覆盖各银行账户的报告立等可取,审批效率成倍提高。”
从“看抵押”到“看数据”:“数据画像”构建融资新路径
资金流信息平台的价值,远不止于“省纸”和“提速”。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整合和分析企业多维度经营数据,推动企业贷款从“依赖抵押”向“数据增信”转型。
在曹县,成立近20年的双全木业有限公司在扩大经营时面临资金压力。建设银行曹县支行未固守传统审贷模式,而是借助资金流信息平台,对企业账户资金流动、水电税费缴纳等多维度数据进行“CT扫描”式分析。
“这帮助我们综合判断企业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更客观地评估其经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最终有信心、有依据地为这家发展前景良好的小微企业提供了700万元信贷支持。”建设银行曹县支行信贷经理茹梦说。
从制度建设到精准滴灌:机制保障政策落地见效
资金流信息平台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金融机构扎实的落地推广。平台上线以来,菏泽农商银行迅速行动,从制度建设入手,第一时间制定应用规范,并将其纳入全行信贷制度体系。
制度之外,更注重“人”的能力提升。该行通过“培训+督导+示范”三维发力,组织全行信贷人员专题培训,录制教学视频,建立周调度机制,并借助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宣传,持续扩大资金流信息平台认知度,引导企业主动参与。
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底,菏泽市已有25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接入资金流信息平台。全市银行机构通过该平台累计查询企业4000余户,调用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1.2万余份,促成授信增加52.9亿元,实际发放贷款36.4亿元。
“企业的数据账户归企业自身所有,只有企业能登录查看,信息流转全由企业自主发起。”中国人民银行菏泽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强调,资金流信息平台从设计之初就将信息安全置于首位,银行获取的是去除敏感信息的汇总报告,真正实现“我的信息我做主”。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若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