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浪潮中,地处吉林省东南部的辽源,一座曾因煤炭资源富集而被称为“黑金之城”的城市,正悄然上演一场“绿色蝶变”。从昔日煤烟滚滚、煤尘飞扬的工业重镇,到如今公园绿地遍布、文旅项目纷呈的生态花园,辽源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废旧矿山变生态花园
辽源市因煤而兴,1911年,人们在辽源发现煤田,开启了辽源百年煤炭开采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辽源的煤矿“西安竖井”是全国156个重大项目之一,煤炭产量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近3.5%,源源不断的“乌金”输往全国各地。那时的辽源,烟囱林立,机车轰鸣,是典型的工业重镇。
然而,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辽源一度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塌陷区增多,生态环境受损,产业结构单一……成片的废弃厂房、裸露的矿坑成为城市“伤疤”。2005年,辽源被列为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转型迫在眉睫。
此后,辽源的转型之路经历着阵痛与重生。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是辽源“绿色”转身的关键一步。多年来,辽源陆续关闭老煤矿,逐渐将矿坑废墟改造为花园绿地。2024年,随着最后一眼矿井关闭,这座百年煤城迎来了崭新时刻。
如今,再看辽源,已是另一番景象:曾经的塌陷区绿树成荫,矿业遗迹与栈桥水景共生,成为全国工业遗址文旅地标,口袋公园星罗棋布,市民生活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北部新区,17万平方米的花海建设项目取代了曾经的矿坑、荒坡,马鞭草连绵如紫色海洋,大小凉亭点缀其间,成为“城市绿肺”。“以前这里属于矿区,很脏乱,现在是我们闲暇时遛弯的首选地。”一位市民感慨道。
依托工业遗存,辽源在新开发的黑金小镇项目中,将废弃道岔厂改造为集科普、娱乐、商业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带动周边商圈焕发新生。
与此同时,辽源市动植物园、天陆山欢乐荟、那兔乐园等一批新业态相继落地。在那兔乐园,孩子们在水池中嬉戏,在彩虹滑道上尖叫;在动植物园内,游客与梅花鹿、羊驼亲密互动……“我们不只是建设公园城市,更是在重塑人与土地的关系,推动辽源破茧重生。”辽源市林草局负责人表示。
从“黑金”到“绿意”,辽源的产业结构在变,城市气质在变,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悄然提升。
“东北小上海”的转型升级
20世纪70年代,辽源工业门类齐全,特别是轻工业比较发达,被誉为“东北小上海”。面对资源枯竭的发展瓶颈,为重振昔日辉煌、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步伐,辽源着力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双向发力破局。
20世纪90年代,一批煤炭产业工人转行做起袜业加工,从家庭小作坊起步,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从“小散杂”到集群共进,从为品牌代工到发展自主品牌,北方袜业园的崛起见证了辽源的转型之路。如今,袜业已成为辽源最亮眼的名片,吸引大量外资。作为“中国棉袜名城”,辽源袜业年生产能力达35亿双,在行业中享有“南有诸暨,北有辽源”的美誉。
在亲相见袜业工厂店辽源旗舰店,5000多款运动袜、潮袜、功能袜琳琅满目。吉林辽源亲相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博说:“我们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很早就听说辽源的袜业不错,特意过来看一看,质量做工确实不错,多买点回去送家人朋友。”前来辽源旅游的沈阳游客付国庆说。
袜业的崛起,是辽源产业转型的缩影。从“因煤而兴”到“多点开花”,辽源不断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在位于辽源市的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根根银色的铝合金型材正在成型,将成为高铁、地铁的车体部件。作为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等企业的供应商,公司主导产品轨道车辆铝合金型材、车体大部件、零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出口份额在90%以上。“我们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可控。”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立臣说。
在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小鸡蛋”正在向“大产业”华丽蜕变。生产车间内,一枚枚鸡蛋在机器上整齐列队,经过清洗、消毒、风干等流程和多轮加工处理后,被制成溏心卤蛋、蛋挞、蛋白粉等各类产品,走向百姓餐桌。多年来,企业积极建链、延链、补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中国蛋谷”,推动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食品工业企业转变。
新能源产业正成为辽源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在天楹辽源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安装设备。这个总投资超165亿元的项目,利用废弃矿坑建设绿色甲醇生产线,将风光电能转化为氢能、甲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4亿元。
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辽源积极寻求新的产业,不是简单的产业替代,而是产业链的深度重构,相继培育出六大接续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袜业,形成多极增长新格局。
“百年煤城”燃动的青春活力
转型后的辽源,不仅产业多元,更充满青春活力。文旅产业瞄准年轻市场,城市积极融入长春都市圈,辽源,正从老工业基地蜕变为“活力新都”。
辽源文旅持续“出圈”,聚人气更聚商气。超级ONE篮球主题公园里,“乡BA”赛事激战正酣,引起欢呼声阵阵;园区将篮球与动漫、潮流文化融合,设有多个主题球场,每年演出、赛事不断,丰富了市民游客的体验。
赛事经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赛道,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活力和实力。近年来,辽源精准引进高水平赛事、着力打造品牌赛事IP。从冰雪嘉年华系列赛事,到“源BA”篮球赛季,再到辽源排球超级联赛,乒乓球公益联赛……一场场精彩的文体赛事接连上演。作为吉林省第二十届运动会的举办城市,辽源不断擦亮“运动之城、赛事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名片。
夜幕降临,辽源市天陆山欢乐荟内灯光璀璨,各类游乐活动精彩纷呈。据了解,该项目将体育元素嵌入文旅产业,打造“体育+街区+娱乐+美食”主题特色街区,成了当地年轻人夜生活热门目的地。吉林省建设集团文旅版块总经理任鹏表示,辽源天陆山欢乐荟项目是四季景区,冬天能滑雪,夏天有各类游乐项目,丰富了辽源市的文旅业态。
辽源的“活力”,源于对年轻市场的精准把握。在辽源,袜业不仅是传统产业,更是“潮流产业”。走进东北袜业园织造车间,一台台智能化新型袜机飞速运转,织造、缝头、翻板一气呵成。在数字智能屏幕前,千余款潮流新品供客商选品。据介绍,5G数字化织袜实验工厂通过移动端直接接单,搭配自动缝翻一体机、智能物流系统,实现“订单、设计、生产、发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近年来,辽源本土袜业品牌亲相见推出国潮系列棉袜、各类联名礼盒,吸引大批年轻消费者。“现在的袜子不只是衣物,更是表达个性的时尚单品。”辽源市民张学军说。
近年来,辽源持续招商引资,不断盘活存量资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不仅相继引进多家国有企业,还有外企的加注投资。“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能进一步稳固工业基础,也让辽源在经济转型发展中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辽源市委书记沈德生说。
在德国独资企业嘉利达(辽源)明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新扩建的年产6500吨明胶生产线正全速运转。2023年起,嘉利达集团德国总部在辽源公司追加超过7亿元的投资,以将这里的产能达到同行业国际顶尖水平。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监张明华表示,德国总部看好中国市场,所以在辽源选择建设二期扩产项目。
融入区域发展大局,让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作为长春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源与长春达成文旅战略合作,编制完成“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承接都市圈的消费外溢。
这座“百年煤城”,正以青春之名,书写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辽源样本”。从“黑金”到“绿意”,从“单一”到“多元”,从“工业重镇”到“活力新都”,辽源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昔日的“煤城”已然焕发新颜,悄然完成“绿色蝶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