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三年,西方陷入泥潭才后知后觉,吵得最凶的都没落好,而中国可能才是那个闷声布局的最大赢家。
俄乌冲突踏入第1000天,战场态势已不同往日,去年8月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方向的越境行动曾迅速控制上千平方公里区域,但俄军随后调集预备队反击。
到今年4月下旬,俄国防部宣布已基本收回失地,眼下北部苏梅州方向仍在激烈争夺,乌军依托无人机小队和特种分队实施机动防御,但火炮短缺导致防线承压。
克里姆林宫方面则持续推行消耗战略,普京在近期讲话中明确表示“时间站在俄罗斯一边”, 这场拉锯战的关键变量逐渐转向外部援助的稳定性。
2025年3月美国新政府暂停对乌军事援助后,乌军前线部队立即感受到弹药供应紧张,虽然7月部分武器交付恢复,但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约六成。
这种波动性支持使乌军难以规划长期作战,有前线士兵向媒体表示,部分部队开始严格控制每日炮弹使用量。
![]()
欧洲国家试图弥补援助缺口,但面临现实制约,德国今年承诺的90亿欧元军援中包含豹式坦克和IRIS—T防空系统,但军工企业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仍难以满足需求。
法国移交的幻影2000战机数量有限,英国虽创新性地利用冻结俄资产收益提供贷款,但自身现役坦克数量仅占编制总数的45%。
![]()
欧盟层面虽通过新一轮援助计划,但成员国间审批流程复杂,实际装备交付进度落后于计划表, 援助困境折射出西方战略的深层挑战。
![]()
在美军援暂停后,欧洲多国国内出现更多反对持续军援的声音,而俄罗斯通过调整能源出口方向,维持了国防工业的正常运转。
![]()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俄方战略明显倾向于通过持久战消耗乌克兰及其支持者的战争潜力, 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重新关注中国在危机中的角色。
2023年初提出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近期在多边场合被频繁提及,中方既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经贸往来,也与乌克兰维持外交沟通,这种平衡姿态使其在冲突调解中具有独特优势。
![]()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在参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重建的同时,也开始为乌克兰战后重建做前期调研。
![]()
这场持久冲突正在改变各方的战略认知,西方最初对战场形势的预估显得过于乐观,现在则更积极地探讨谈判解决方案。
![]()
而中国从危机开始就倡导停火止战,这一立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出其前瞻性,当欧洲各国匆忙提升国防产能时,东亚国家则保持着供应链的稳定性,并着手规划冲突后的区域经济合作。
![]()
战争持续给全球能源市场、粮食安全带来连锁反应,有经济学者测算,冲突已导致欧洲国家额外支出超过3000亿欧元。
![]()
这种持续“失血”促使更多国家思考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安全框架,中方近期与巴西、印尼等国共同推动的和平对话机制,正在成为多边协调的新平台。
新闻一经发出,网友们纷纷发出自己的想法。
![]()
“现在回头看,咱们国家在2023年初提出的那个和平方案,真是高瞻远瞩,当时还有人说风凉话,现在证明,不选边站、呼吁和谈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
“这三年,别人在砸钱烧军火,咱们在稳供应链搞发展,高下立判。”
“看新闻说,美国的援助说停就停,欧洲的武器交付拖拖拉拉,这可把乌克兰坑苦了,打仗打的是后勤和耐力,这种‘开盲盒’式的援助,谁敢把国运押在上面?所以说,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太不靠谱了。”
![]()
“这仗打下来,欧洲资本外流、能源价格波动,经济确实吃了亏,咱们国家因为立场超脱,不仅能源供应稳,还成了资本的‘避风港’,经济大盘稳住了,现在又说要参与战后重建,这步棋看得远,所以啊,在国际上混,光有嗓门大不行,还得有定力。”
![]()
“咱们的立场虽然明智,但也确实走得很谨慎,一直在平衡,既要维护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又要坚持尊重乌克兰主权完整的原则,这个度拿捏得非常不容易,外交官们肯定付出了巨大努力,值得我们点赞。”
![]()
“这条路径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避免了直接卷入冲突的消耗,并为未来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奠定了基础。”
![]()
你觉得在这场漫长的冲突中,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或组织的应对策略可圈可点?如果未来亚洲地区发生类似危机,我们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吸取哪些最重要的经验?
信息来源:外交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