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学季最扎心的疑问:从家带特产去学校,会不会被舍友嫌弃?过来人直接笑喷:“多虑了!你带的不是特产,是给宿舍开了场‘赈灾物资发放会’,那帮饿狼能把你行李箱啃出个洞!”
评论区的“特产疯抢实录”看得人直咽口水:
新疆一网友的吐槽绝了:妈妈给妹妹寄了5公斤烤肉、10个馕,妹妹当天还嫌多,结果7天就喊没吃的了。
![]()
福建一网友的吐槽绝了:姥姥做的十斤海鲜肉酱,暑假两个月才吃两斤,带到学校五天就被全造完,连宿管都来蹭,最后瓶壁的酱都被拿开水涮了泡面。
![]()
广西一网友的初中回忆绝了:和同学摘了两大蛇皮袋(两百多斤)荔枝回校,结果20多个人不到一小时就造完了。学生时代的水果共享,从来不是‘吃’那么简单,是青春里最鲜活的烟火气。
![]()
想起我大学时,同学妈妈来送酱牛肉,我们宿舍六个人围着一小盆肉,用牙刷柄当筷子分着吃,那香味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
![]()
想起我大学时,江西同学带了桶霉豆腐,南方人吃得小心翼翼,北方舍友直接拿它当主菜,拌着米饭吃了个底朝天。现在想想,那些抢来的味道,就是青春最香的注脚。
![]()
当年吃同学的花生酱觉得巨香,后来自己买了一罐,吃了一口就扔了——不是酱不好吃,是没了那帮抢酱的人,味道就不对了。
![]()
想起我大学带的潮汕牛肉丸,本想煮火锅,结果舍友们直接当乒乓球抛着玩,玩着玩着就煮了——现在那帮兄弟还喊我‘丸子哥’,逢年过节都问我‘今年带啥硬菜’。
![]()
想起我大学带的梭子蟹,本想当夜宵,结果班长直接组织了‘海鲜品鉴会’,全班五十多人围着几只蟹,愣是吃出了满汉全席的架势。
![]()
网友说得实在:“大学里的特产哪是用来‘嫌弃’的,是用来‘破冰’的。你带的馕饼上沾着家乡的面香,他抢的牛肉干裹着青春的热闹,这些抢来的味道,毕业多年后想起来,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说到底,带特产怕被嫌弃?根本不用担心——能被疯抢的特产,才是最成功的“社交货币”,毕竟,谁的青春里,还没为一袋家乡味跟舍友抢过地盘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