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持续曝光,国企中铁建“西派系”项目带头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各界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深度思考。
陕西地方劳动监察部门被指消极履职,导致欠薪问题长期未解决。
![]()
寒冬将至,西安中国铁建西派璟悦景观项目的工地上,三十余名农民工仍在为被拖欠的30万余元工资奔走呼号。他们曾用双手将设计师笔下的园林蓝图变为现实——铺设草皮、移栽乔木,如今却陷入农民工工资支付链条断裂的泥潭。这起由非法转包引发的欠薪事件,撕开了绿化工程建设领域顽疾的冰山一角。
![]()
断裂的支付链条
项目施工初期,广东景悦市政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中标单位尚能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但随着工程接近尾声,疑似资金链突然断裂。农民工代表王某提供的考勤表显示,2025年3月至6月期间,团队累计完成景观工程产值,但最后一笔30万余元农民工工资始终未兑现。"开发商说工钱给了总包,总包说没收到全款,转包方又说亏损",这种"三角债"困局正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条明确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先行清偿的典型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开发商中铁房地产集团华中有限公司系世界500强央企中国铁建旗下企业。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铁建在西安深耕九年开发二十余个项目,"西派系"作为其高端产品线更是在全国打造了三十余个标杆项目。如此背景下的欠薪事件,暴露出即便是央企体系,在工程转包管理上仍存在监管盲区。
转包迷局中的法律困境
根据《建筑法》第二十八条,建设工程的转包行为属于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所签合同自始无效。但现实中,层层转包已成行业潜规则。本案中,景悦公司是否具备园林绿化专业承包资质、转包过程是否存在资质挂靠等问题,直接关系到责任主体的认定。多位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类案件往往面临"实际施工人"身份确认难、工程量核算争议大等诉讼障碍。
西安市住建局2025年工程投诉记录显示,类似西派璟悦项目的转包欠薪纠纷占比达37%,其中近六成涉及园林景观等专业分包工程。这类工程因苗木成活率验收、艺术效果评估等特殊性,更容易在结算阶段产生纠纷,成为拖欠工资的重灾区。
农民工维权之路
被欠薪的工人中,已连续六个月靠老乡接济度日。"干一天活才挣100多块钱,现在要不回来工钱,连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他们的维权路径充满艰辛:先是集体向项目部讨薪未果,继而投诉,陷入僵局。
这种现象并非个案。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发布的《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白皮书》披露,建筑工程领域欠薪案件平均执行周期长达11.2个月,远超其他劳动争议案件。其中转包导致的责任主体不清问题,占执行难案件的43.6%。
制度完善与行业反思
在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通报中,工程建设领域仍是欠薪高发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查处违法转包案件1.2万余件。专家建议应从三方面破局:建立工程款与工资分账管理制度,推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全覆盖;强化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主体责任;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劳务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支付的全流程存证。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指出:"不能仅靠农民工个体维权,需要构建建设单位、总包单位、银行、监管部门多方联动的预防体系。"目前南方等多地试点的"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已使欠薪投诉量下降28%,这种经验亟待在全国推广。
临近年关,这些农民工仍在寒风中等待转机。他们的遭遇警示我们:当城市地标拔地而起时,建设者的权益保障不容成为被牺牲的代价。只有筑牢制度防线,才能让《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不再只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握在劳动者手中的维权利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