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出现在一座刚刚投产的稀土磁体加工中心,面对着镜头,举起了一块磁铁,语气坚定地说出:“美国制造业重新独立”。这是美国25年来,首次在本土制造出稀土磁铁,仿佛一夜之间,美国稀土产业就完成了从“零”到“独立”的飞跃。
可就在贝森特话音刚落的那天,美企却悄悄加大了从中国采购稀土的申请量,甚至有企业提高了原定采购额度。这场“摆脱依赖”的宣言背后,为什么动作却是加大依赖?美国真的已经摆脱了中国的“稀土卡脖子”?一块磁铁,真能撑起所谓的“稀土独立”吗?
![]()
让我们从头说起,把这场稀土风波一点点理清楚。这块磁铁的背后,是eVAC Magnetics公司三年来的努力。这家公司在2022年11月注册,方向就是打造美国本土稀土磁体产业链。随后几年,项目在拜登政府下不断推进,拿到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到了2025年,特朗普为了巩固选情,签署了一项“国家紧急能源法令”,明确优先发展稀土产业。政策一出,资本迅速跟进,eVAC项目加速推进,南卡州的新厂也被列入重点工程。这块磁铁,就是这个项目的第一张“成绩单”。
![]()
特朗普团队借此大做文章,称是自己重振制造业的成果。贝森特作为财长亲自站台,媒体更是连线直播,把这块磁铁包装成美国“重获独立”的象征。
但这块磁铁的成分、质量、用途并没有经过权威检测。《纽约时报》公开质疑这是否是政治作秀,甚至有业内人士怀疑,磁铁是否真能用于实际制造。美国诺维昂磁业的创始人斯科特·邓恩更是直言,现在美国客户的需求标准,是中国几十年产业积累的结果,美国企业根本跟不上。
![]()
磁铁是稀土产业的终端产品之一,但远不是全部。从稀土矿挖掘,到冶炼、分离、合金、成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技术积累。美国虽然有矿,比如芒廷帕斯,但中下游环节始终是短板,很多矿石最后还得送到中国来处理。
实验室做出一块磁铁,和商业化量产是两回事。产业链不是靠一块样品就能建起来的。美国这块磁铁,更像是一张“概念名片”,向外界宣告:我们没放弃。但想靠它撬动整个稀土市场,显然还差得远。
![]()
从全球来看,中国依然掌控着超过80%的稀土加工能力,90%以上的磁体生产能力。并不是因为中国“垄断”,而是几十年来一步步打磨出来的结果。企业面对客户严苛的标准,年复一年地调试生产线,把产品做到极致。
美国如果真想做到“稀土独立”,难度其实远比表面看起来大得多。自从奥巴马时代提出发展本土稀土产业以来,已经过去十几年,真正的成果就是这块磁铁。期间换了几届政府,方向不断摇摆,政策走走停停,结果就这一个“样品级”的产品。
![]()
特朗普虽然高调说一年内实现突破,贝森特也说2026、2027年制造业将腾飞,可时间真的够吗?即便特朗普连任,也只剩三年多任期,要在这短时间内建起完整产业链,几乎是空中楼阁。
毕竟美国的企业并没有因为这块磁铁就停止从中国采购。反而在贝森特发表讲话当天,就有多家美企加紧提交采购申请。这说明一个问题:市场并不买账。企业要的是稳定、高效、价格合理的供货渠道,不是政治口号。
![]()
美国政界高调宣传背后,是政治周期和政策摇摆的现实。两党斗得不可开交,一个项目刚刚启动,下届政府就可能叫停。企业最怕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今天搞磁铁,明天换方向,没人愿意为别人“作嫁衣”。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一直保持理性和克制。中方并没有全面封锁稀土出口,而是加强了用途合规管理。商务部多次表示,愿意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加强沟通,确保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
中方非常清楚,彻底封锁反而会逼着美方不计代价自主研发。到那时候,可能不是掌控,而是失控。芯片就是前车之鉴,美国禁运高端芯片,结果中国加速自主研发,硬生生闯出一条路。
稀土如果也被逼到那个地步,对中国反而不利。所以中方选择“以退为进”,既守住底线,又留下对话空间。还通过与马来西亚、蒙古国等签署合作协议,构建稳固的稀土贸易网络。
中方的这张“稀土牌”,并不是一次性武器,更像是一个节奏阀门。需要紧的时候可以紧,需要稳的时候可以稳。真正打赢这场博弈,不是靠封锁,而是靠产业链的韧性和技术的领先。
![]()
美国想要追赶,并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时间、人才、政策、资金的持续投入。而这一切,都需要政治上的稳定和产业的耐心。眼下的这块磁铁,承载了太多政治意义,却没有产业支撑。
美国媒体造势造得再大,资本市场不会被轻易蒙骗。磁体不是概念股,而是实打实的一批批货、一份份检测报告、一条条产线背后的工艺积累。谁能真正把控质量、控制成本、稳定交付,谁就能赢得市场。
![]()
贝森特的这次高调亮相,更像是一场政治秀。他需要在选举前展示成绩,需要一个“美国制造”的故事。而磁铁正好成了那个“故事道具”。但现实是,美方宣布“独立”的当天,自己人还在排队从中国进货。这就像一个人刚说完要戒糖,转头就去买蛋糕。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当下的全球稀土格局,中国依然占据决定性地位。不仅仅是加工能力和生产规模,还有在中重稀土方面的技术垄断。美国要想真正建立独立系统,起码还需十年以上的积累。
![]()
中国这边则在不断细化自身的产业链,提升环保工艺,推动高端磁体技术突破。不靠口号,靠实打实的工艺工程师、供应商体系和产业集群。
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更是全球制造业的基石。中美竞争,将长期存在。但真正能够引领未来的,永远是那个能稳定供货、技术领先、合作开放的国家。
![]()
美国要靠一块磁铁摆脱“卡脖子”,确实想得太简单了。磁铁虽小,折射的是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中方不急于回应,而是用产业实力说话,用开放姿态稳住全球供应链。美国的“稀土独立”说得再响,能不能兑现,还得看时间的检验。
信息来源:
[1]美财长这就吹上了:25年来首块美国造稀土磁铁,结束中国“卡脖子” 观察者网
[2]美国开启“全球找矿”模式 光明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