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西百色发生一起让全网破防的悲剧:
两个未满12岁的女孩,把邻居家7月龄的男婴当玩具,高处抱摔、脚掌猛踩,
而孩子重度耳聋的母亲,直到孩子没了呼吸才察觉异常。
更让人愤怒的是,凶手因年龄太小免予追责,如今还在正常上学,受害者家庭却只拿到10万赔偿,母亲被逼成重度抑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来和学爸一起看清这场悲剧的真相吧。
01
黎先生和妻子梁某住在广西百色的一个村子里,2024年1月1日,他们的小儿子小黎出生,粉雕玉琢的模样,成了家里的心头宝。
![]()
黎先生常年在广东打工,撑起这个家;梁某有重度耳聋,日常得靠助听器才能勉强听见声音。
大多数时候,她就在家安安静静照顾两个儿子,大的4岁多,小的刚满7个月。
同村的女孩A和女孩B,一个11岁,一个9岁,都是留守儿童,父母要么在外打工,要么早已离婚,平时没人管着,就总爱往黎先生家跑。
![]()
梁某性子温和,见两个女孩常来串门,农村邻里之间,孩子互相走动是常事,她总觉得“都是娃娃,能有什么坏心思”。
2024年7月21日下午5点,女孩A和女孩B又来到黎家,看到梁某在院子里收拾东西,就比划着说想抱小黎玩会儿。
梁某没多想,笑着点了头,她看着两个女孩小心翼翼地抱起小黎,转身走向门外,还以为她们只是像往常一样,带孩子晒晒太阳、逗逗乐。
![]()
可她没听见,门外传来的不是孩子的笑声,而是断断续续的哭闹;
她也没看见,两个女孩把小黎放在滚烫的水泥地上,一个扇巴掌,一个掐大腿,直到孩子哭到没力气,才假意抱起来哄了哄,又送回屋里。
梁某摸了摸小黎的脸,见孩子不哭了,只当是闹累了睡着了,还顺手给孩子盖了层薄被。
![]()
没过几分钟,两个女孩又折了回来,再次抱起小黎往外走。
这次,她们特意绕到了监控拍不到的地方。
后来法院的判决书里,清清楚楚地写着她们当时的举动:
把小黎从胸口高的地方往地上摔,摔完又用脚踩孩子的胸腹,甚至互相催着“你也踩,我都踩了好几次了”。
![]()
下午5点17分,两个女孩抱着小黎回来,把孩子递还给梁某时,眼神躲闪,脚步匆匆,没说一句话就跑了。
梁某这才发现不对劲:小黎的脸青得吓人,嘴唇泛白,摸上去浑身冰凉,连呼吸都快没了。
这个平时连说话都费劲的聋哑母亲,突然爆发出惊人的力气,抱着孩子就往屋外冲,
一边比划一边喊人帮忙,手指抖得像筛糠,还不忘给孩子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
亲戚们赶过来时,小黎已经没了哭声,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孩子往县医院送,可从村里到县城要半小时,等赶到医院时,已经是下午6点15分。
医生剪开孩子的襁褓,倒吸了一口冷气:小黎的右心房破了,脑出血,胸腺、肺、肝这些内脏全是淤血,就像被重型卡车碾过一样。
当晚,医院宣布抢救无效,7月龄的小黎,永远闭上了眼睛。
![]()
后来黎先生从广东赶回来,看到的只有孩子冰冷的遗体和妻子崩溃的泪水。
亲戚们调出监控,盲区那段看不见的暴力,成了压垮这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梁某抱着小黎的小衣服,一遍遍比划着“我没听见”“我该跟着出去的”,眼神空洞得让人心疼。
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对两个女孩的善意,怎么就成了她们伤害孩子的通行证。
![]()
小黎离世后,梁某被诊断出重度抑郁,日常需靠药物维持,无法自理生活,见其他婴儿便浑身抽搐。
黎先生便带着妻子重新回到广东生活,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她,就想换个环境离老家伤心地远点
4岁的大儿子则留老家由年迈且听力不佳的母亲照看,一家四口分散三地。
家中积蓄因孩子救治、葬礼耗尽,黎先生每月工资仅够支付妻子药费与基本开支。
![]()
警方很快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明确女孩A、女孩B因未满12岁,未达追究刑事责任年龄。
事发半个月后,黎先生回村给孩子上坟时,在村口小卖部撞见背着书包、手持棒棒糖的俩女孩,二人有说有笑,见到他还当作没看到。
他后续得知,两女孩已经回校正常上课,没有受批评与管教。
黎先生曾找学校询问,校长表示因为无立案与处分,不让上学是违法,他蹲在学校门口,听着教室里的读书声,面对这一局面更觉无力。
02
刑事立案的路走不通,黎先生只能寄希望于民事诉讼,他把女孩A和女孩B的监护人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
可他没料到,这场官司,成了又一场闹剧。
开庭那天,女孩A的监护人来了,一开口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他们说,是梁某委托两个女孩照顾孩子,还说女孩B“有打小孩的坏习惯”,梁某听到孩子哭却不出去看,存在重大疏忽,应该承担90%的责任;
甚至还觉得法院判的5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太高,要求降到3万.
![]()
女孩B的监护人更过分,直接没来开庭,只让律师带了句话:女孩B是被教唆的,跟小黎的死亡没什么关系,最多只承担10%的责任;
![]()
还说小黎的死,是因为女孩A踩得太狠,加上梁某急救不当,跟他们家没关系。
黎先生在法庭上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被告席喊:
“我老婆是聋哑人!她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清,怎么知道孩子是在被打?她急救是想救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成了不当?”
幸好法院还算公正,驳回了被告方的辩解,认定两个女孩共同施暴是导致小黎死亡的直接原因,
![]()
判决两家监护人各承担50%的责任,总共赔偿90.5977万元,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这些。
拿到判决书的时候,黎先生以为终于能给孩子一个交代了,可现实又给了他一巴掌。
女孩A的父亲只给了5万元,说家里就这点钱,多的没有了;
女孩B的家人更离谱,只肯给5万,还说给这5万已经仁至义尽了。
![]()
剩下的80多万,两家就一句话就是没钱爱咋咋地。
黎先生申请了强制执行,法院去调查才发现,两家名下除了村里的老屋和几亩地,真的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女孩A家父母离婚,父亲一个人打工养活自己都难;
女孩B家父母在外躲债,家里只有老人和破瓦房。
最终,执行程序只能终结,那张写着90多万的判决书,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
直到2025年11月,黎先生一家只拿到了这10万块丧葬费,还有当地政府给的3万元司法救助金。
他拿着这些钱,看着妻子吃的抗抑郁药,又想起老家的大儿子,突然觉得特别无力。
他在网上发帖求助,有人劝他“算了,认栽吧”,可他看着手机里小黎的照片:孩子肉嘟嘟的脸蛋,怎么也没法算了。
小黎才7个月大,还没尝过糖的味道,没看过一集动画片,生命却戛然而止,连一个完整的童年都没来得及拥有。
03
其实,小黎的悲剧不是个例。
![]()
这些年低龄未成年人暴力案件时有发生,有的把同学推下楼梯,有的用刀伤人,大多因为涉事者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对实施严重暴力行为的未成年人,可送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
可在小黎这个案子里,这一机制并未启动,没人申请评估,也没人推动执行,两个女孩就这么没受到针对性矫治。
还有民事赔偿的问题,“没钱”不该成为监护人耍赖的理由。
![]()
就算现在拿不出钱,也该有个赔偿计划,分期支付也好,打欠条也好,可现实是,只要名下没财产,法院也没办法,受害者家庭只能自认倒霉。
黎先生现在还在广东打工,他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要这个说法”,可谁也不知道,他还能坚持多久。
小黎的坟头草已经长了很高,梁某的抑郁症时好时坏,4岁的孩子还在问“弟弟什么时候回来”,而两个凶手,还在教室里读书写字。
![]()
这场悲剧里,没有赢家,只有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学爸只希望,能有人真正重视低龄暴力这个问题,别再让“年龄小”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别再让受害者家庭在绝望里苦苦挣扎。
毕竟,每个生命都该被尊重,每个恶行都该被惩罚,这才是对正义最好的诠释。
网友评论
网友1:明代一小儿当众杀同村幼童被缉拿归案,仵作验尸后禀报县令:“创口深三寸七分,伤及肺腑,系故意杀人。”可是《大明律・名例律》写明:“十岁以下犯重罪,需勘其是否能辨人我、知是非。” 按惯例此恶童可免于刑罚,虽有法可依但天理难容。县令思索良久,命人端来一碗糙米饭,特意把两根竹筷一正一反插在碗里,让给此恶童送去,仔细观察它如何吃饭。衙役回报:“此恶童拿起碗,先看了筷子一眼,眉头皱了皱,然后伸手把反着的筷子捋顺了,才端起碗吃饭,动作熟得很,不像是无意为之。”县令沉默了半晌,拿起朱笔,在判词上写下:“夫礼始于饮食,筷正而后食安;法始于是非,心明而后罪定。彼既知筷子需正,便知杀人需偿。”
网友2:少管所应该重新启用,凭什么好好的孩子要为这种恶魔用生命买单?
网友3:这么小这么残忍,长大了更可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