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卷卷兔
本文来源:公众号“谷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你听说过「野兽先生」「Mr.Beast」吗?
如果还没有的话,不如问问孩子,保管听过——
光是油管订阅粉丝数就超过了4个亿,影响力超过泰勒·斯威夫特,被BBC、《福布斯》、《时代周刊》等媒体曾亲自盖章过的全球第一大网红。
![]()
■野兽先生在YouTube上的主频道有近4亿订阅者,全网粉丝超5亿,每个视频都精准踩中了人的窥探欲,实属把算法玩得炉火纯青的天才
其本名Jimmy Donaldson,是一个27岁的美国小镇青年,没上过大学,却刚登上了哈佛商学院的讲台,分享他对内容创业、短视频算法的实战经验。
他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离奇、荒诞、大胆,满屏都是绿油油的美元。
我本来是带着好奇去看的,但越看越被吸引,每个视频制每一秒都在抓人眼球,话题夺人,内核里是对人性极致的挑战,颇有些社会实验的意思。
甚至,某种时候,他还暗含一些「济贫」的侠义精神。
有人评价,他是「注意力时代的莫扎特」,用无法想象的奇观,统治了全球的眼光。
他的背景,也有极致反差感——
一个来自普通单亲家庭的重度网瘾少年,对刷视频有着「病态的痴迷」,进了社区大学两周就辍学了,还层被恨铁不成钢的妈妈赶出了家门。
那么,一个没什么资源,没有学历,看似「彻底废掉」的小伙子,究竟靠什么一跃成了流量经济里最头部的人?
![]()
■两张非常有宿命感的图,左边是野兽先生还在网瘾少年时期,穿着哈佛T恤录视频,右边是真实站上了哈佛讲台,拿到了另一件哈佛T恤,而这两件衣服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
最疯狂的创作者
对于我来说,第一次看他的视频,感受是荒诞的,甚至是生理不适的。
他的内容,几乎全都建立在「冷冰冰的现金」之上,满眼所见都是成堆的、成捆的、数不清的钱。
他会走进一家餐厅,给服务员1万美元小费,只因为对方递给他两杯水。他会随机走进一家开着门的房子,对屋主说「我能买下你这座房子吗?」,然后真的掏出几十万美金。
他还给在疫情中失业的人发了总计10万美元的现金,把装满现金的公文包扔给路人。
他的视频里,钱不是价值符号,而是像沙子一样的道具。
![]()
《滚石》杂志、《纽约时报》、CNN都试图解构他,但都很难定义他。因为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创作者」,更相当于一个「奇观工程师」。
他痴迷于用钱和毅力,去试探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他把自己活埋在棺材里50个小时,引发全球围观;他坐上一个木筏,在海上漂流7天;他买下一整家超市,让一个陌生人在里面住45天,每天消费1万美金,直到把超市搬空。
而荒诞的是,参与者最后开始无比排斥这种「无聊的消费」。
就像一个歪打正着的社会心理实验,他验证了当消费成为一种无休止的苦役,参与者最终会因无聊、孤立和内疚而对金钱本身感到厌恶。
![]()
野兽先生也不是一下子就找到「流量密码」的。
他早年有一个被疯传的视频,是在摄像头前连续40个小时,一字一顿地从1数到10万。这个视频很傻、无意义,却又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
这其实是一场直播「折磨」,也是他第一个真正的爆款。发布几天内就累积了上万的观看量,他的频道也因此开始急剧增长,并很快突破了100万订阅者。
这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做一些独特、困难、需要极大努力的事情,人们是会看的。

■好几次都数到睡着,但他也赶上了一个「注意力经济」的风口,尽管毫无意义,但人们就会一窝蜂地去看这种荒诞的行为
《卫报》在报道中称他为「注意力经济的莫扎特」,并抓住了他成功的核心:
「野兽先生作品中那种孩子气,或许才是爆火的核心所在。如果你曾经和11岁的男孩相处过,你就会明白,只有他们的思维方式才会不断抛出这些问题」:
被活埋会是什么感觉?把哥哥的房子灌满黏液会怎么样?如果我拿一个按摩浴缸那么大的麦片碗,装满牛奶和麦片会怎么样?
你宁愿被困在最冷的房间还是世界上最热的房间?如果我给你妈妈一万美元,你敢坐在装满蛇的浴缸里吗?
而这种「幼稚的冲动」,被他用近乎疯狂的执着和成人的资源,真材实料地执行了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都爱看他的视频——
在这个高压、高速、过度「意义化」的世界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被迫过早成熟长大。
但他们真正渴求的,却是纯粹地回到童年,去做一些好玩的、无意义的、仅仅因为「好奇」而存在的「蠢事」。
当然,还有他做了许多慈善项目,帮助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当作「英雄」。
![]()
■儿童是野兽先生的粉丝主力,有孩子说,「他把我经常想到的怪点子做成了现实」
![]()
一个重度网瘾少年去了哈佛
野兽先生对流量的敏感度,其实来自于一段昏暗的网瘾时光。
他的父母是军人,早早离异,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他从小性格内向、害羞,患有克罗恩病(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这让他无法正常社交。
他唯一的「出格」,就是对YouTube「病态地痴迷」。
13岁,他开始上传视频。从《我的世界》游戏实况,到估算当时的第一网红PewDiePie能赚多少钱,而他妈妈一直都不知道,以为他是在房间里跟朋友打游戏。
到了高中毕业,野兽先生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儿子这么颓废,就给了他最后通牒:「你要么去上大学,要么搬出去。」
他暂时选择了妥协,申请了本地的皮特社区大学,假装去上课,其实每天坐在车里剪视频。直到两周后,他辍学了。
「我就是受不了,我讨厌学校,我只想做YouTube视频」。母亲也气炸了,直接把18岁的他赶出了家门。
![]()
■妈妈是21年军龄的军人,教养风格也比较强硬
他辍学后并没有停止学习,他和几个同样痴迷的网友,像数学家一样研究YouTube,拆解、分析、复盘每一个爆款视频,大概长达两万到三万个小时。
还曾连续1000天每天长达18小时在Skype通话,把视频行业研究了个透。
所以有人说,野兽先生离开了传统教育路径,但一头扎进了另一所更严苛的学府「算法大学」。
这里没有上课,没有考试,有的只是真枪实弹的流量验证,好的视频数十万人追捧,不好的视频无人点赞,残酷而现实。
几年前,他公司一份长达36页的内部培训PDF被泄露,被很多人拿去复制并真的取得了成功,也让大众看到了野兽先生的另一面——
一个能写出「注意力工程学」博士级论文的高手。
在这份文件里,他公开了视频成功的秘密。两个核心指标CTR(点击率)和AVD(平均观看时长),基本决定了一个视频的生死。
「留存率68.3%的视频,比留存率49.9%的视频,观看量高出整整三倍」。
「视频的第一分钟流失最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第一分钟如此抓狂」。 「视频必须在第3分钟有一次『重新吸引』(re-engagement)。」
「第6分钟,必须再来一次」
「视频里不准有无聊的时刻,一个平淡的镜头,一个多余的转场,都是犯罪」。
![]()
■和好莱坞电影制作一样,野兽先生的视频制作也是工业级的
英国肯特大学的学者文斯·米勒,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他说野兽先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他让观众「知情地」成为「观众商品」。
他的逻辑简单粗暴:
用品牌赞助费(资本)制造奇观(比如给流浪汉1万美元)。
奇观(内容)捕获海量的「注意力」(观看时长)。
他再将这些「注意力商品」打包卖给YouTube算法和新赞助商。
获得更多资本,制造更大的奇观(比如买下一座岛)。
「他不是在讨好算法,他是在驯化算法」。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野兽先生没有藤校学位,却能去哈佛商学院讲课。因为他比任何一个商学院教授都更早、更透彻地参透了流量时代的核心密码。
![]()
■当然也有人反对:「太可笑了,一个网红仅仅是因为有名就能去哈佛讲课吗,考进哈佛比做网红难多了」
![]()
「年轻人们不要学我」
我们曾写过一本科学研究成功学的书的,有一个结论放在这里很合适:学校系统奖励「守规矩的优等生」,但世界是由「打破规则的极端主义者」推动的。
MrBeast就是那个「极端主义者」。
但和风评两极化的马斯克一样,极端是有代价的。野兽先生对流量的痴迷和敏锐,在镜头前是天才,在镜头后就是「噩梦」。
《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的采访中,十几名前员工形容他打造了一个「有毒的工作环境」。
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要求奇高,不容反抗。他在内部手册里冷酷地写道:「我只要A级玩家,C级玩家是毒药,必须立刻被开除」,员工们纷纷表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害怕随时被解雇。
这一点和他的偶像乔布斯很像,是一个冷酷的工作机器。
同时,野兽先生曾经一个「治愈1000个盲人」的视频,也被批评是在「利用穷人作秀」,是表演式慈善。
所以,他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一个算法天才,一个「注意力工程师」,一个慷慨的慈善家,也是一个冷酷的「暴君」。
![]()
■Eric Barker,知名博客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的创建者,这本书用科学研究和数据破除关于成功学的错误认知,非常缓解焦虑。中文版《有效努力》已出版,但强烈推荐阅读英文原版
或许早早体验到了流量带来的财富和争议,野兽先生不止一次「劝退」喜欢自己的孩子们。
他警告所有想模仿他的年轻人:「不要学我。」
「看到人们辞掉工作,或者辍学,全职做内容,这很痛苦。因为每有一个我这样的成功者,就有成千上万的失败者。」
而这份清醒,或许才是他能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他知道自己是「异类」,背后有时运、机遇、天赋和努力的加持,不可复制。
而他的故事,还有一个温暖的后续。
那个曾因儿子辍学而非常失望,把他赶出家门的母亲苏珊,最终理解了他。
她退休了,并加入了儿子的公司。现在,她是公司的首席合规官,也掌管着野兽先生所有银行账户。
这场母子之间关于「教育路线」的激烈冲突,最终以「世界规则改变」而和解。
![]()
■上一代的母亲也在努力学习Z世代的世界规则
而在我看完MrBeast的故事后,我被他时常呈现出的一股「孩子气」打动了。
哪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网红,他仍然在专注于做内容,而非做商业。在一次采访里,他透露,每个视频拍摄根本没有赚什么钱,甚至是亏损的。而他的收益主要来自自己的周边,比如研发的巧克力等等。
他也在多个场合也愿意公开自己所有的商业秘密,包括收入构成,人员构成,内容流程等等——
他有足够的自信,也足够真诚。
在他的视频里,他不仰慕富人,也不鄙视穷人,反而经常改变他们的命运。而真挚的情感,从来都是内容创作者最重要的内核。
最后,我们正处在《资本之后的世界》这本书中所描述的时代:稀缺的不再是资本,而是注意力。
而这一代数字原住民,正在进入一个由野兽先生这样的人开创的新领域。他们在游戏、算法、元宇宙里创造的价值,是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
孩子那些「不务正业」的痴迷,无论是研究游戏,还是摆弄相机,或是在「算法大学」里研究我们看不懂的数据…
或许,比任何一门补习课都更能预测他的未来。
![]()
■国内也有一个把视频做成工业级别的人,影视飓风的创始人Tim,他也是一个自己走出来的「异类」,我们也写了他的故事,不久后就分享给大家
--------End---------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