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港股主要互联网和地产行业回购金额排名中,贝壳位居第四。
![]()
作者 | 小鑫
编辑 | 小白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亮眼表现(截至11月4日,恒生指数累计涨逾29%,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逾30%)背后,有两大力量提供了坚实支撑。
其一,是南向资金的持续大幅加仓。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超1.27万亿港元,创下年度净流入额的历史新高,是港股市场最大的增量资金来源。
其二,是港股上市公司真金白银的积极回购。截至11月3日,今年已有239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回购操作,累计回购金额高达1461.89亿港元。这种“外部输血”(南向资金)与“内部造血”(公司回购)的结合,共同构筑了市场的信心底座。
在这一“回购潮”成为市场重要主题的背景下,11月10日发布三季报的贝壳(02423.HK,BEKE.N),其坚定的“注销式回购”战略,可能比单季度的业绩数字更值得长线投资者关注。
![]()
![]()
稳健经营是回购的底气
在深入探讨股东回报之前,企业的基本面永远是第一位的。贝壳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是其执行大规模回购的底气所在。
2025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延续了“政策底”向“市场底”传导的关键阶段。多地持续出台优化措施,市场信心和购买力持续恢复中。
在此背景下,贝壳凭借其平台和服务能力,稳住了核心业务基本盘。Q3实现总交易额(GTV)达7367亿元,净收入同比增长2.1%至231亿元,净利润7.4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12.86亿元,净收入、经调整净利润均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229.6亿元和12.25亿元,分别超出约1.4亿元和6100万元,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韧性。
贝壳本季度的最大亮点在于业务结构的显著优化。“非房产交易业务”(家装家居、房屋租赁)的净收入占比历史性提升至45%,标志着贝壳“一体(房产交易)三翼(家装、租赁、贝好家)”战略已进入收获期,多元化业务成功构建了对抗行业周期的能力。
首先来看家装家居业务,Q3净收入达43亿元,贡献利润率提升至32%,同比增0.8个百分点。
房屋租赁服务的增长尤为强劲,Q3收入达57亿元,同比大增45.3%。该业务实现城市层面分摊总部费用前的盈利,贡献利润率达8.7%(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截至季末在管房源规模已超过66万套。
Q3存量房业务GTV达到5056亿元,同比提升5.8%,新房业务Q3 GTV为1963亿元。
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贝壳展现了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Q3经营费用为43亿元,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6.7%。
驱动上述业务提效离不开AI技术的深度赋能。
例如在房产交易领域,AI助手“好客”识别的商机虽仅占个位数比例,却贡献了超过50%的成交量。租赁业务实现了全流程智能运营,在收房端,AI使人效提升13%,审核时长大幅降低96%。
贝壳Q3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6.48亿元,同比增13.2%。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92.2亿元人民币。Q3经营性现金流8.5亿元。
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的现金流,为贝壳提供了强大的“弹药库”,使其有能力在价值低估时回馈股东。
![]()
单季回购2.8亿美元创近两年新高,真金白银彰显决心
如果说业绩是“底气”,那么持续的回购就是“诚意”和“信心”的体现。
根据贝壳公告,公司在第三季度累计回购2.8亿美元,同比提升38.3%。这一数字不仅创下近两年单季度回购新高,也使贝壳成为港股中回购力度最大的公司之一。
2025年至今,贝壳累计回购总金额较去年同期提升15.7%。今年前三季度港股主要互联网和地产行业回购金额排名中,贝壳位居第四。
![]()
回顾贝壳的整体回购计划,2022年9月,公司启动股份回购计划,在12个月内最多回购10亿美元股票。2023年8月、2024年8月,该计划被两次延长和扩大。今年,回购计划又被延长和扩大至2028年8月底和50亿美元。
公司的回购承诺是长期和稳定的。
自2022年9月启动回购计划以来,截至2025年9月30日,贝壳已累计回购约23亿美元,累计回购股数占启动前总股本约11.5%。
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管理层选择将大量现金用于回购股票,传递了两个清晰的信号:
1、管理层对当前股价的判断,认为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
2、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相信公司未来的增长和盈利能力足以支撑这一资本支出,且未来价值将超过当前股价。
![]()
为何“注销式回购”是更高级的股东回报?
相较于其他公司的回购,贝壳回购的“含金量”更高,因为它采取的是“注销式回购”。
传统回购,即公司回购的股票是作为“库存股”持有,未来可能用于员工股权激励或再融资。这种方式并不会减少总股本。
比如港交所2024年6月推行库存股改革,允许上市公司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存股持有而非强制注销,很多公司因此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回购的积极性和效率。
贝壳一直进行的注销式回购,这意味着这些股票将从总股本中永久消失。
这种方式将给股东带来更直接的收益。
1、增厚EPS(每股收益):假设公司净利润不变(例如100亿),总股本从10亿股减少到9亿股,每股收益(EPS)将直接从10元提升到11.11元,凭空增加11.1%。 2、提升ROE(净资产收益率):回购减少了股东权益,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ROE被动提升。 3、锁定长线基金:这种策略对长线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主权基金)极具吸引力。他们不需要依赖股价的短期波动,而是通过公司“自我浓缩”实现了权益的被动增值。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巴菲特和苹果公司。苹果在过去五年中,通过持续的大规模回购注销,其股本减少了近14%(从2020年8月股份拆分至今)。这意味着,即使其总利润没有增长,持有苹果股票的股东,其每股收益也凭空增长了15.7%。巴菲特正是因看好回购对EPS的增厚效应,大举买入苹果公司股票,获利丰厚。
根据富途的数据,近期,多家知名机构股东增持贝壳股票,其中挪威银行投资管理、淡马锡等知名长线投资机构也位列其中。
![]()
(来源:富途)
贝壳这种清晰、预期明确且对股东友好的回报策略,是吸引和留住这些“聪明钱”的关键因素。
![]()
在不确定中寻找贝壳的“确定性”
贝壳的三季报固然重要,它反映了公司在动荡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中的经营韧性。但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更具信号意义的,是贝壳以“注销式回购”战略提供了一种穿越周期的确定性。
在行业仍处于筑底的背景下,贝壳通过其核心业务(房产交易)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再通过“一体三翼”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最后用“注销式回购”将经营成果高效、直接地回馈给留下的股东。
这不仅是财务安排,更是一种商业格局。当市场开始奖励那些真正尊重股东、高效配置资本的企业时,贝壳的长期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