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近日签署广泛赦免令,对数十名因质疑2020年大选结果而面临法律指控的人员给予宽恕。获赦者包括其前私人律师、前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前白宫幕僚长马克·米道斯,以及前法律顾问约翰·伊斯特曼等核心团队成员。
这份赦免文件声称旨在“纠正2020年大选后发生的重大国家不公”,并推动“国家和解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赦免范围不涵盖现任总统。
获赦人员多数因参与法律挑战选举认证结果而面临指控。
其中,律师西德尼·鲍威尔在佐治亚州就六项共谋妨碍选举职责指控认罪,原被判六年缓刑。
此次赦免事件与1月6日国会大厦骚乱后续调查密切相关,该事件已导致逾1500人受到起诉。
目前相关法律程序及舆论反响仍在持续发展中。
特朗普这次大手笔的赦免行动,表面上是在纠正所谓的“司法不公”,但我认为仍然是政治表演。
各位可以想下,当特朗普宣布赦免这些因挑战2020年大选结果而面临法律追责的人时,他到底在向支持者传递什么信息?
很简单,看到的选举舞弊是真的,这些人是“敢于说真话”的人,他们正是因为揭露真相而遭受迫害。这个叙事一旦在支持者心中扎根,就会产生惊人的凝聚力。
尽管从法庭到各州选举官员,甚至特朗普自己任命的司法部长都表示没有发现足以改变选举结果的大规模舞弊,但这些事实在情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特朗普深谙此道——在政治斗争中,情感永远战胜理性。
看看被赦免的都是些什么人。
朱利安尼,曾经的“美国市长”,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担任私人律师,带头在多州发起选举诉讼;马克·米德斯,白宫前幕僚长,深度参与挑战选举结果的行动;约翰·埃斯特曼,提出“替代选举人”理论的法律学者;还有西德尼·鲍威尔,那位宣称要“释放海怪”的律师,后来在佐治亚州承认了共谋干涉选举的罪名。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都是特朗普挑战2020年大选结果的核心团队成员。
特朗普此举可谓一石三鸟。
首先,他回报了这些人在最艰难时刻对他的忠诚。在政治圈,忠诚是最珍贵的货币,而特朗普正在兑现他的承诺。
其次,他向所有潜在盟友发出了明确信号:只要对我保持忠诚,哪怕触犯法律,我也能保护你们。这种信号在共和党内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让那些可能对特朗普有异议的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而后,他在为后面的大选作铺垫——通过不断强化“选举被窃取”的叙事,动员基本盘选民,确保他们在下次大选中不会袖手旁观。
这次“赦免”风波,将会对美国司法公信力再一次产生巨大的冲击。当一位前总统公然将联邦和州级的司法调查称为“政治迫害”,并动用赦免权为那些试图推翻选举结果的人开脱时,他实际上是在挑战美国法治的根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德尼·鲍威尔的情况——她已经承认了犯罪事实,接受了认罪协议,但现在却获得了赦免。
这玩意是什么意思?即只要政治立场正确,就算违法行为确凿,也能得到宽恕。
从美国历史来看,总统赦免权原本是用于司法救济、促进国家和解的重要工具。
比如福特总统赦免尼克松,旨在治愈水门事件后的国家创伤;卡特总统赦免越战逃兵役者,意在弥合社会裂痕。
但特朗普将这一权力高度政治化,使其变成了保护个人政治盟友的利器。
这种转变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去看看其他国家的政治实践,我们会发现,将赦免权高度政治化通常是新兴民主国家或民主脆弱国家的特征。当司法追究可以被行政权力随意绕过时,法治的约束力就会大大降低。
特朗普此举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未来其他政治人物若想挑战选举结果,可能会少很多顾虑,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政治盟友上台,就能获得赦免,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长期影响不容小觑。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剧政治两极化的恶性循环。民主党支持者看到的是对民主制度的公然践踏,共和党基本盘看到的则是迟来的正义。
双方对同一事件的认知如此对立,共识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这种分裂不仅体现在政治精英层面,也深深植根于普通民众之中。
一方面,法治的威慑功能也在被削弱。当试图推翻选举结果的法律风险可以被总统赦免权对冲时,未来政治人物采取极端手段的顾忌就会减少。
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1月6日国会山骚乱的事件,美国的选举后争议可能成为常态而非例外。此趋势如果持续,最终可能引发宪法危机。
另一方面,是总统权力的边界被重新定义了。
我认为可以这样看待这次赦免行为——对行政权边界的一次压力测试。
如果政治体系和舆论不能形成有效制衡,未来的总统可能会更频繁地将赦免权用作个人政治工具。
实际上,美国这场政治戏剧仍然算是给了我们两个重要但一贯以来都知道的启示,这次不过是再度固化、重复罢了。
其一,是民主制度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即使在美国这样制度成熟的国家,政治人物策略性利用体制漏洞、配合民粹动员,仍然可能使民主规范空心化。
其二,“真相”正在被政治重新建构。特朗普通过赦免行动,并非证明了“选举舞弊”的存在,而是成功在支持者心中建构出“我们因说真话被迫害”的集体认同。这种叙事一旦形成,就很难被事实撼动。
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后真相”政治的策略正在被广泛复制。
从欧洲到拉丁美洲,从亚洲到非洲,民粹领袖都在学习如何通过建构受害者叙事来凝聚支持者。
当事实不再重要,当情感取代理性成为政治动员的基础,民主制度所依赖的公共讨论空间就会严重萎缩。
回看美国当前的政治格局,特朗普的赦免令就不再是单纯的人事宽恕,而是经过设计的政治叙事战争。其真正目标不是纠正过去的所谓“不公”,而是塑造未来的政治格局。
大选只是眼前的战场,更长远的是美国政治文化的转变。
这种政治逻辑的扩散对全球民主化国家来说是个坏消息。
发展中国家那些原本就在民主与威权之间摇摆的政治人物,现在有了新的参考模板,示范效应的危害可能远超我们目前的想象。
本文作者 | 七七爱吹牛
审校 | 童任
配图/封面来源 | 网络
编辑/出品 | 东针商略(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