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正式入列。美国媒体打出了“性能只有尼米兹级60%”的标签,俄罗斯媒体甚至搬出了“战略误判”和“航母无用论”的老调。本应是中国航母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高光时刻,却被两大军事强国接连唱衰。
一边是美国对福建舰性能的质疑,一边是俄罗斯对其战略意义的否定,引发了全球军事圈的激烈讨论。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焦虑?福建舰的技术真有那么差?还是说,美俄根本不是在分析,而是在掩饰自己的不安?中国航母到底强在哪?美俄的质疑又是否站得住脚?
![]()
福建舰服役的时间点非常巧妙,正值中美博弈持续升温、俄罗斯海军走向衰退的背景下。作为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的技术路线直接跳过了美军几十年的老路,一下子打破了“电磁弹射只能靠核动力”的旧观念。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是全世界第二个实装的,但它的技术细节却首次实现了多型舰载机零故障弹射。从歼-35隐身战机、歼-15T重型战机,到空警-600预警机,这些飞机都已经在福建舰实现了无差别弹射。而这背后,是马伟明院士团队20年的技术攻坚。
![]()
央视军事专家透露,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能量利用率达到90%,比美军福特号的初期数据还要高出不少。相较之下,美国尼米兹级依旧使用几十年前的蒸汽弹射,效率不到6%。每次弹射不仅需要大量蒸汽支持,还要配备上百名维修人员。这样的系统不仅落后,还极其难维护。
福建舰的三条电磁弹射轨道,每1分半钟可以各自弹出一架舰载机,三条同时运作,5分钟就能释放一个9架战机的攻击波次。
![]()
美媒却非要抓住挡焰板的设计说事,称福建舰的2号弹射器挡焰板切入了3号弹射轨道,影响舰载机起降效率。这个说法表面上看似“专业”,实则忽略了一个常识——挡焰板本身就是液压升降结构,可以根据任务收放。
央视军事专家早已解读,这种设计并不会影响三条弹射器的同步运行,根本无法构成效率障碍。更重要的是,现代航母根本不需要“边弹射边回收”这种复合操作模式,就连福特号也极少这样操作。美国人拿这个标准来评判福建舰,实在是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
![]()
美国退役海军上校舒斯特和前舰载机飞行员图斯尔特还提出,福建舰的整体作战效能只有尼米兹级的60%。这套说法其实先入为主地把“吨位”和“核动力”当作了衡量标准,却故意忽视了福建舰在舰载机体系、电磁弹射效率、甲板布局优化等方面的全面突破。
福建舰虽然排水量8.5万吨,比尼米兹少一点,但舰载机功力却远超对方。舰载机方面,尼米兹级靠的是F/A-18“超级大黄蜂”和少量F-35C。F-35C虽然是隐身战机,但在海上服役时长期存在涂层脱落、维护复杂等问题。
![]()
福建舰搭载的歼-35,是全球首款实现电磁弹射起飞的隐身舰载机,具备更强的隐身性和突防能力。歼-15T作为另一主力战机,航程和载弹量远超F/A-18E/F,再加上空警-600预警机,能把作战视野扩展到650公里,形成完整的预警、打击、反击闭环。
这一整套空中打击体系,正是构建未来远海防御能力的核心。美国对福建舰的质疑还有一点是“经验不足”。他们认为,中国缺乏弹射型航母的运作经验,无法在短期内发挥福建舰的最大效能。
![]()
经验确实需要积累,但这并不是福建舰的短板,而是中国海军成长的过程。央视专家就提到,目前福建舰单条弹射时间为90秒,但未来随着训练成熟,有望缩短到60秒甚至45秒。这种效率的提升是一步步来的,不是制约,而是潜力。
俄罗斯媒体的言辞就更加尖锐,甚至称福建舰是“战略误判”。TopWar网站直接声称福建舰存在四大问题:舰载机不超过40架、电磁弹射有缺陷、技术来源抄袭苏联、战略方向错误。这些说法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漏洞百出。
![]()
福建舰的甲板作业面积达1.9万平方米,机库比山东舰扩大了40%,舰载机最多可搭载68架,涵盖战斗机、预警机、无人机等多种型号。
所谓“40架”的说法完全是凭空捏造,不符合实际布局。而“电磁弹射有缺陷”的说法也早被央视和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鲁军勇否定,福建舰在海试阶段就已完成多型舰载机零故障弹射,兼容性远优于美军福特号早期表现。
![]()
至于“抄袭苏联技术”的说法更是荒诞,福建舰采用的是平直通长甲板+电磁弹射的配置,与苏联的滑跃甲板完全不同,系统架构和技术来源根本搭不上关系。
俄罗斯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至今仍在维修中,已经多年没有服役。自身连一艘能用的航母都没有,却对福建舰指指点点,目的显而易见——不是分析,而是嫉妒。
俄前海军上将阿瓦基扬茨甚至称航母是“昂贵且低效”的过时作战平台,认为未来海战应由无人作战系统主导。这种说法听上去很有未来感,其实是自家航母玩不转,干脆宣称“航母没用”。
![]()
但现实是,中国不仅建好了福建舰,还在发展舰载隐身无人机。攻击-11无人机已经曝光配备了着舰尾钩,未来将与歼-35等有人机形成协同作战体系。
美国和俄罗斯口中所谓的“战略误判”,恰恰是中国走在了他们前面的体现。福建舰并不追求全球部署能力,而是以西太平洋为核心任务区,配合岸基东风-21D反舰导弹、055型驱逐舰、901型补给舰,构建“空中+海上+岸基”三维作战网络。
![]()
福建舰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武器平台,而是整个海军体系作战的一环。在这种体系下,福建舰的任务不仅仅是防御,更是威慑。未来一旦出现台海方向紧张局势,福建舰的部署将带来极强的战场支撑能力。
军事专家张军社曾指出,福建舰未来将承担远海护航、台海防御、海外利益保护三大核心任务。一方面,它将成为中国海军的远洋利剑,护卫国家海上通道;另一方面,它也将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战略平台。
![]()
三航母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中国海军形成了“一艘在岗、一艘维护、一艘备战”的轮换机制。福建舰主攻远洋和高强度作战,山东舰和辽宁舰则负责近海防御与日常巡航,三舰互补,组合成多层次的海上作战体系。
福建舰从下水到正式入列,仅用1237天,完成了常规动力航母中的技术奇迹,相当于美军福特级建设周期的一半。建造成本约60亿美元,仅为福特号的一半,却实现了超过75%的作战效能。一艘航母的背后,是完整的工业体系、科研体系和军事实践能力的支撑。
![]()
福建舰不是一艘普通的航母,它标志着中国军工已具备全球领先的综合实力。美俄媒体的质疑,归根结底是因为福建舰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技术垄断和话语权。他们不是在指出问题,而是在掩盖焦虑。
中国的航母之路刚刚迈出关键一步,未来还将有更新一代的舰载无人机、核动力航母加入编队。福建舰,是新时代中国海军的开路先锋,也是世界军事格局变化的风向标。
![]()
福建舰服役后,美俄媒体的嘲讽与质疑,更多是掩饰内心的不安。中国通过电磁弹射、隐身舰载机、体系作战等全面突破,已迈入世界航母强国之列。未来的海洋,注定将有中国航母的坚定身影。
信息来源:
[1]福建舰服役多个热点引外界关注 环球时报
[2]“福建舰入列,给中国海军带来三个方面的飞跃” 观察者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