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秦怡 杨澜
“十四五”期间,成都累计改造老旧片区78个、老旧小区2500个,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东郊记忆”工业遗址更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受到肯定……近年来,成都市着眼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坚持“留改拆”并举、“点线面”结合、“规建管”统筹,扎实开展城市更新,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11月10日,四川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这是时隔10年之后,四川省委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工作。会上,成都分享了如何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出台相关政策
创新形成10余项技术标准
成都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在城市更新方面,成都注重体检先行。构建的“66项基本指标+46项特色指标”的评估体系,全覆盖查清城市运行“病灶”,压茬生成更新整治建议清单。
规划引领方面,成都着眼推动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县市新城协同发展,瞄准老旧小区、低效工业用地、传统街区三类空间,坚持“片区更新、业态提升、社区治理”一体化,加快制定《成都市城市更新规划》,创新形成公园城市有机更新导则、街区一体化设计导则等10余项技术标准。
同时,成都出台《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整合用地、资金、管理等20余项配套政策,设立城市更新专项资金,引入城市合伙人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900亿元,探索构建片区统筹、分类施策、多元参与的可持续更新机制。
聚焦空间重塑
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如今,东郊记忆已是成都潮流地标。成都聚焦空间重塑抓更新,突出文脉传承活化老城空间,坚决不搞“大拆大建”。东郊记忆工业遗存文化再生、祠堂街考古式修复、工人村“原拆原建”、玉林东路挖掘“老成都记忆”等案例,让旧空间获得新生命、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数据显示,近三年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15万亩、非住宅闲置空间48.4万平方米。成都突出立园满园焕新产业空间,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同时,依托老旧厂房、闲置传统商业设施等,培育嵌入式创新空间和微创新活力单元,整合环川大、环交大等周边存量资源打造科创街区,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92家、孵化总面积突破900万平方米。
聚焦宜居品质
提升公共服务可及度
聚焦宜居品质抓更新,回应市民生活新期盼。成都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舒适度,全覆盖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深入实施“全域增绿”三年行动,建成各类绿道9600余公里、公园1500余个,市民每日绿道骑行量超10万人次。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可及度,建成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174个,亲民化改造党群服务中心3046个,补齐养老托育、医疗保健、社区助餐等服务设施1.8万处,锦江区枫树社区入选住建部完整社区示范案例。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充电站3000余座、充电桩17万个,加快供排水、燃气等市政设施改造,今年年底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突破750公里。
数字化赋能智慧城市
拓展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
在城市治理方面,成都以数字化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拓展智慧交通、智慧物业等应用场景,布设36大类、2360余万个感知源,形成覆盖920余万套房屋的人房数据库,“智慧蓉城+微网实格”双向联动不断深化。
以精细化思维优化服务管理,大力实施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完成背街小巷、噪声油烟、违搭违建等整治事项2.2万个,“一点一策”推进三批次372项交通堵点治理任务,累计退围拆围32.3万平方米、实施微改造100余处。
以系统化防控守牢安全底线,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71公里,对今年雨季暴露的336个内涝点位实行市管干部包保治理,对155.4万余栋自建房全覆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治理D级危房840栋,入选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试点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