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体材料的阳极氧化工艺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所需电解液体系、工艺参数、所得氧化膜的结构与性能等方面。
一、铝及铝合金工艺特点
- 最常用材料,工艺成熟,应用广泛。
- 主要采用硫酸、铬酸或磷酸为电解液,膜层多孔、易染色,厚度与硬度可调。
- 工艺参数(如电流密度、电压、温度、时间)针对膜厚与附着力精准控制。
二、钛及钛合金工艺特点
- 可形成干涉效果鲜明的色彩氧化膜,多用于装饰、医疗植入与防腐。
- 电解液可用硫酸或磷酸,电压调节用于控制膜层色彩(不同电压对应不同干涉色)。
- 钛阳极氧化对表面杂质非常敏感,需精确清洗与酸蚀预处理,否则色彩均匀性与膜层质量下降。
![]()
三、镁及镁合金工艺特点
- 镁合金氧化膜保护性弱,需用特殊电解液和微弧氧化(MAO)工艺提升膜层致密度和耐腐蚀性。
- 传统阳极氧化难以获得均匀致密的保护膜,行业多采用火花放电或陶瓷氧化提升性能。
四、材料兼容性与膜层性能
- 阳极氧化主要适用于阀金属(铝、钛、镁等),不同基材工艺参数及表面处理要求差异大。
- 氧化膜结构和性能根据金属本身的电化学性质与成膜机制发生变化,决定最终的耐蚀性、硬度与装饰效果。
五、不同基体材料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及应用对比表
![]()
不同材料氧化工艺参数及应用对比表
六、工艺总结
- 不同基体需要对应的电解液和参数调节,氧化膜性能直接影响应用场景。
- 铝合金产品可通过调整酸种与染色流程获得丰富装饰效果,而钛主要靠电压控制色彩,镁则需特殊防腐强化处理。
- 工艺环节包括前处理、阳极氧化反应、后处理(封孔 / 着色),环节精准决定最终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