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荷兰这三国的小算盘彻底打空了!
![]()
本来想联手打压中国发展,没成想中国反倒在层层封锁下越站越稳,真的说,中国的发展史就是最带劲的爽文。
越被针对,越能搞出亮眼成绩,以前觉得外国进口的光刻机多牛,现在看来,说不定也就是一堆“没用的废铁”了。
咱们到底是怎么让这些光刻机变成“废铁”的?美日荷三国又为啥没能得逞?
![]()
美日荷封锁中国芯片产业
自2019年起,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就是想通过限制中国获取关键技术和设备来遏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
2023年,随着荷兰和日本的加入,这场封锁逐步演变为一个由西方主导的技术封锁铁三角,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垄断最尖端的设备,彻底锁死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
而用来封锁的核心家伙就是光刻机,尤其是荷兰ASML公司造的EUV光刻机,在芯片制造这行里,它基本就是最顶尖技术的 “代名词”。
美国通过不断加码对光刻机的管制,试图让中国的芯片制造无从下手,2023年,深紫外光(DUV)光刻机的出口限制大幅升级,甚至将出口管制的门槛拉得更低,连14纳米及以上的技术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批。
![]()
这一举措实际上是试图向全球发出信号:没有西方的设备和材料,你就无法制造出先进的芯片,而光刻胶,被誉为芯片制造的“胶卷”,是另一个关键环节,几乎被日本的信越化学和JSR两家公司牢牢掌控。
要知道,没有光刻胶的话,再牛的设备也只能当摆设,这波封锁里,日本可是冲在最前面的。
![]()
2023 年日本政府出了个出口管制清单,里面列了23类半导体制造设备,说白了就是想从各个环节卡中国脖子,尤其盯着45纳米以上的技术不放。
这一系列的封锁措施意图制造一个完全依赖西方技术的产业链,将中国从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完全排除,可是这种技术封锁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意外激发了中国的技术反应和产业自主化进程。
![]()
中国的技术突破
面对西方封锁,中国并没有选择硬碰硬地直接攻克EUV光刻机技术的难关,而是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双线作战”策略。
从两条战线上突破,一方面攻克关键材料的自主化,另一方面通过路径创新寻找技术突破,这种灵活应变的策略,逐步瓦解了西方封锁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压制。
![]()
关键材料这块,中国企业已经搞出了大进展,就说芯片制造离不开的光刻胶吧,以前基本被日本信越化学和 JSR 两家包圆了。
为了撕开这个垄断口子,咱们国内的南大光电这些公司,硬是搞出了国产光刻胶,尤其是 ArF 光刻胶,不光闯过了技术难关,连核心原料都能自己造了,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
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光刻胶的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且已经能够满足从90纳米到14纳米工艺的多项需求,这一成功,使得中芯国际等公司能够成功实现大规模采购,并突破了光刻胶的技术瓶颈。
随着国产光刻胶一普及,之前占了全球近七成市场的日本光刻胶巨头,份额直接往下掉,这事儿实打实证明,中国在关键材料上自己说了算,已经搞出了真本事。
![]()
第二条路就是换个思路搞创新,西方不是封锁嘛,中国企业没等着挨打,反倒借着现有技术琢磨出新突破。
大家都知道,华为和中芯国际联手,用了多重曝光这种复杂工艺,硬是造出了Mate60 Pro上用的麒麟 9000s芯片,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
这款芯片的成功问世,不仅证明了7纳米工艺的可行性,还打破了西方关于“没有EUV光刻机就无法制造先进芯片”的神话。
虽然这些创新方法在成本和良率上面临挑战,但它们的成功打破了西方技术封锁的基础,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独立发展打开了新的路径。
![]()
中国市场的崛起
随着中国自主半导体技术的不断突破,封锁国家的市场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噬,西方的封锁策略不仅没有成功扼杀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反而催生了一个更为强大和有竞争力的中国对手。
中国的技术突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第一点就是中国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2023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同比下降超过20%,与此同时,国内芯片市场的本土化率不断提高,预计到2024年,中国的半导体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而本土芯片生产的比重将大幅增加。
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如苹果公司,都开始向中国本土芯片厂商下达订单,表明国际市场对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依赖正在逐渐加深。
![]()
中国市场的崛起,直接改变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心,西方厂商面临着失去中国市场的巨大风险。
而对于曾经主导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西方公司,情况则变得越来越严峻,ASML公司在其财报中预测,未来几年其对中国市场的收入将大幅回落。
![]()
都知道,之前中国市场曾贡献了ASML近一半的收入,但由于中国本土设备厂商的崛起,以及中国在稀土等关键金属上的出口管制,西方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正面临持续下滑的压力。
同样,Screen和JSR等公司也在面临类似的困境,它们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受到的冲击,已使其财报出现了大幅下降。
![]()
随后上海微电子等国产设备厂商也跟上了脚步,从90纳米光刻机的量产到28纳米浸没式DUV光刻机的成功交付,国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尤其是28纳米光刻机,已实现了超过70%的国产化率,良率还达到了95%,这些突破意味着中国在光刻设备领域逐渐接近国际水平,原本依赖进口的设备开始逐步被国产设备取代。
![]()
经过这些不难发现,西方国家通过技术封锁的手段,试图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但这一策略不仅未能成功,反而促使中国在技术自主化和产业链完整性上取得了快速突破。
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逐步成熟,西方的“封锁”策略开始显得越来越无力,甚至可能演变为自我限制,带来战略上的失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