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自主发抖,拿不稳筷子;走路越来越慢,像被黏在地上;面部表情越来越僵硬,笑不出来……” 这些看似普通的身体变化,可能是帕金森病发出的预警。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因病程漫长、症状逐渐加重且目前无法彻底根治,被不少患者称为“不死癌症”。据统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300万,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其实,帕金森病并非无迹可寻,尤其是3类高危人群,更需警惕5大典型前兆,早发现早干预能大幅提升生活质量。
![]()
首先要明确的是,哪些人属于帕金森病的高危群体?第一类是老年人群体。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60岁后发病率明显增高,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是大幅上升。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自然衰退,当衰退速度过快或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帕金森病。第二类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虽然大部分帕金森病为散发性,但约10%-15%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有帕金森病患者,其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出2-3倍。研究已发现多个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患病概率。第三类是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有特定生活习惯的人群。长期暴露于农药、除草剂、重金属(如锰、铅)等有害物质中,会损伤大脑多巴胺神经元,增加患病风险;此外,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缺乏运动、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速神经系统衰老,提高帕金森病的发病几率。
![]()
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及时识别帕金森病的早期前兆至关重要。很多患者初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而延误诊治。以下5大前兆需重点关注:
第一大前兆是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为手部、头部或下肢在静止状态下不自主发抖,活动时震颤减轻或消失,情绪紧张时会加重。比如坐在沙发上时,手指会像“数钱”或“搓丸子”一样抖动,拿东西或写字时抖动反而不明显。这种震颤通常从一侧肢体开始,逐渐蔓延到对侧。
![]()
第二大前兆是运动迟缓。患者会明显感觉动作变慢,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如穿衣、系鞋带、刷牙等变得费力且耗时。走路时步伐变小、速度减慢,手臂摆动幅度减小或不摆动,呈现“慌张步态”——起步困难,但一旦开始走路就会越走越快,难以立刻停下。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写字越来越小的“小写症”。
![]()
第三大前兆是肌肉僵硬。患者会感觉身体肌肉发紧、僵硬,活动时关节阻力增大,像被“冻住”一样。比如起床时感觉肢体僵硬,需要活动一段时间才能缓解;颈部、腰部肌肉僵硬会导致转身、弯腰困难;面部肌肉僵硬则会使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笑容变得不自然。
![]()
第四大前兆是平衡障碍。早期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容易摇晃,难以保持稳定,上下楼梯时感觉身体不协调,容易摔倒。部分患者会出现“冻结现象”,即行走过程中突然无法迈步,仿佛双脚被粘在地面上,几秒钟或几分钟后才能恢复正常。
![]()
第五大前兆是非运动症状。除了运动方面的表现,帕金森病还会出现多种非运动症状,且部分症状可能比运动症状更早出现。常见的有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中大喊大叫或肢体抽动)、嗅觉减退(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甚至无法闻到香臭)、便秘(排便困难,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对事物失去兴趣)以及头晕、乏力等。
![]()
需要强调的是,出现上述症状并不意味着一定患有帕金森病,甲亢、特发性震颤、脑梗塞等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表现。但如果属于高危人群,且出现2种及以上上述症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帕金森专科门诊就诊,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虽然帕金森病无法根治,但早期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高危人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多数人能在发病后多年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虽被称为“不死癌症”,但它并非不可防、不可控。尤其是3类高危人群,只要牢记5大前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就能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带来的危害,守护自身健康。
![]()
针对帕金森疾病的药物治疗问题,中医作为传统医术,王世龙中医师通过近二十年来对帕金森及相关疾病的深入治疗与临床实践总结,从而提出了“五龙震颤汤剂”这一纯中药治疗方案。
![]()
治疗不局限于单一症状,而是根据患者的证型特点配伍药材:对肝风内动的患者,用天麻、钩藤等 “平肝熄风” 的药材,就像给躁动的 “风” 降温,缓解震颤;对脾虚乏力的人,用黄芪、白术等 “健脾益气” 的药材,把气血 “养料” 输送到肌肉,改善动作迟缓;对肾精亏虚的情况,用熟地、枸杞等 “滋补肝肾” 的药材,给筋骨补充 “元气”,增强肢体力量。
![]()
与此同时,它能同时清理体内的 “病理垃圾”:用丹参、红花等 “活血通络” 的药材疏通瘀血,像打通堵塞的 “河道”;用茯苓、陈皮等 “化痰祛湿” 的药材化解痰湿,减少经络阻滞。这样一来,不仅能平息肝风、濡养肌肉,改善震颤、僵硬等运动症状,还能调理因脏腑失衡引发的 “连锁反应”—— 比如脾虚导致的便秘、肝郁引发的失眠抑郁、气血不畅带来的疼痛,都能通过脏腑功能的恢复得到改善。既缓解当下症状,更延缓病情进展,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王世龙大夫北京出诊时间:每周二,周四,周六(每个月会去深圳,广州,天津坐诊)
咨询电话:15712958063
微信:bjzyt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