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建辉表示,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3.93岁,常住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0.69/10万和1.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儿童诊疗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薄弱区域转移,平原新城等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5.09张,较2021年增长14.6%。全市建成覆盖城乡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基本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1个急救工作站的目标,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以内。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北京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新建1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逐步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分级诊疗服务网络。
王建辉表示,北京市大力增加儿科、精神卫生等短缺医疗服务供给,全市76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设儿科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儿童诊疗服务全覆盖,162家医疗机构开设心理门诊,94家开设睡眠门诊。
在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提升方面,有12类国家医学中心落地北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达到23个,占全国近一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377个,居全国第一;中西医协同攻关,形成20个疑难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彰显中西医结合独特优势。
在推动基层服务提质增效方面,北京市完成90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升级改造,配置更新3万余件/套医疗设备,推进建设763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中医馆和中医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出台8类慢性病长处方清单,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率达到70%。
在老百姓关注的就医便捷化方面,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得到持续完善,覆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近300家,172家医疗机构支持检验报告查询,250家支持医疗影像查询。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同步发展,全市互联网医院达110家,307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今年1月至9月,北京市互联网诊疗量181.82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增长11倍。
北京市新生儿免费疾病筛查病种增至15种
北京持续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制定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工作措施,推进育儿补贴制度顺利落地实施,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出台省级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和补贴政策,普惠托位超过4万个。在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方面,北京市建设母婴友好医院81家、儿童健康友好社区209家,成为全国首批实现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消除目标省份。目前,全市新生儿免费疾病筛查病种增至15种,每年为儿童开展视力、孤独症等五类重点疾病免费筛查等,保障妇女儿童健康。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3.93岁,常住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0.69/10万和1.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方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占比超过90%,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全市建设32家老年护理中心、20家安宁疗护中心,19家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机构,全方位保障老年人健康需求。
王建辉还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群众“健康守门人”,这五年来,北京市允许和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内外妇儿等专业科室和特色专科,全市60%和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康复医学科和口腔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儿童诊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建设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6个病种的专病特色科室763个,推动实现“小病在社区”目标。按照“十五五”规划目标,北京市持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更好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让人民群众能够在家门口附近得到便捷高效、相对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