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刘颖颖)11月8日,由广陵书社主办的《清代学术史文献丛刊》(初集)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及研究机构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清代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清代学术史文献丛刊》(初集)于2025年10月正式出版,初集共30册,收录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多种稀见文献,包括稿抄本、批校本等珍贵资料,如范鄗鼎的《国朝理学备考》、李慈铭批校本的《汉学师承记》、赵之谦的《汉学师承续记》稿本、曾文玉的《汉学师承续记》稿本,以及彭绍升的《儒行述》抄本等。这些文献涵盖理学、汉学、经学、儒林、朴学等多个领域,以整体主义视角梳理清代学术源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还为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范式借鉴。丛书由陈祖武、周积明担任顾问,林存阳、戚学民、雷平主编,体现了几代学者的薪火相传。
在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就清代学术史的各项议题进行了研讨,对《清代学术史文献丛刊》的编纂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从清初的经世之学和经学复兴,到乾嘉汉学的兴盛,再到晚清汉宋合流、今文经学兴起和西学传入,学术思潮层峦迭起,呈现出大开大合的格局。学术史是历史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研究清代学术史,能清晰呈现中国学术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内在理路,具有沟通古今的重要价值。正如《丛刊》前言所述,清代学术史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其成就体现在研究范式的形成、核心问题的深入探讨、个案研究的丰富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专家学者们呼吁,今后应加强学术史文献的系统性整理,同时融入数字化手段,提升研究效率。《丛刊》的出版,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启迪,为清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添砖加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