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丹巴县以“融民族团结实践 破家事调解难题”微改革项目为抓手,投入5万元专项资金,构建“双语服务+本土力量+联谊行动”融合机制,有效破解家事调解难题。截至目前,全县成功调解家事纠纷39件,调解成功率达95%,平均周期缩短至20天以内,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
双语服务破沟通壁垒。针对多民族聚居区语言文化差异问题,丹巴县法院组建“美人谷家事审判团队”,选派2名藏汉双语法官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村寨、将服务送进家门,用“家常话”释法说理,消除调解中的语言障碍,群众信任度大幅提高。
乡贤参与提升调解温度。创新“法官释法+乡贤说理”模式,吸纳熟悉本土习俗的村社干部、长者加入调解队伍,他们凭借对本土习俗的深刻理解和在群众中的威望,结合法律与民情提出解决方案,使得调解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温情,成功率显著提升。
![]()
联谊排查织密防控网。通过“1+2+N”干部结对联谊模式,在常态化走访中同步排查家事纠纷隐患,并第一时间对接“流动法庭”或调解团队,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同步排查纠纷隐患10起,诉前化解5件。“流动法庭”深入牧区、村寨提供上门服务,为11户困难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并专项帮扶3名留守儿童。
改革辐射基层治理升级。在调解过程中,各族群众增进了理解、加深了信任,民族团结的根基愈发牢固。同时,一个由法庭主导、部门协同、乡贤参与、公职人员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推动了丹巴县基层治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源头化解的深刻转变,彰显了“小改革”撬动“大治理”的丹巴实践成效。
来源: 丹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雪
校对:马俪伲
责编:岳诗蕊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