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刚刚刷到一则新闻,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探讨。
近日,杭州某小学,学生列队向驶入校园的车辆敬礼,并高喊“老师早”的50秒视频,引发大量关注。
视频只有50秒,却内容“丰富”:整整10辆车一辆接一辆开进来,学生重复了10次敬礼问候。校门外,还有孩子在寒风中排队等候。
![]()
![]()
有网友讽刺道,老师们站得很高,高到祖国的花朵头上去了。
有网友冷冷地说,我把老师当园丁,老师把我当家丁。
也有网友称,付费送孩子来当迎宾了。
![]()
还有细心网友甚至关注了老师们座驾的品牌。
![]()
因为舆论声太大,以致于校方当天下午就对该视频做出了回应:“视频系片面拍摄”,并声称已报警。
然而,当晚杭州上城区教育局的通报上却清清楚楚地写着:“该校确实存在相关问题。已对该校负责人进行严肃批评,要求学校立即整改。”话说“打脸”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
先说学校处理问题。
这事闹到这一步,其实最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在于,学校处理舆情还是习惯用“捂”的姿态。面对质疑,拒不认错,矢口否认,是惯用伎俩。这样的行事作风,如何做到立德育人?
现在的舆情环境早就不是“掩耳盗铃”的年代了。公众不是不能理解问题,而是不能接受“装没事”的态度。
![]()
再说安全问题。
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强调“人车分流”,生怕出事。可这所学校呢?车一辆接一辆开进校园,孩子们站两旁敬礼。
这画面乍一看挺有仪式感,细想一下却让人脊背发凉。万一哪辆车刹车失灵、司机一个分神,后果不堪设想。
要是学校真心为孩子考虑,就该立刻优化管理制度,而不是忙着“报警追源头”。揪出拍视频的人,就能堵住全网的嘴吗?那叫“解决问题”,还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
当然,我并不认为“学生问候老师”这件事本身有什么错,问声好怎么了?
互相尊重,本是教育的底色。关键问题不在“敬礼”,而在这份敬意是谁安排的、出于什么目的、在怎样的场景里发生的。
大早上,一边是寒风中排队问候、列队等候的学生,一边是驾车缓缓驶入校园的老师。这样的画面,怎么看都有点不舒服。
![]()
并不是大家不尊重老师,而是不喜欢这样的“仪式感”。
要真想培养尊师重道的氛围,完全可以换个方式。比如:校长带头和学生一起站在门口迎接老师,那场面可能更温馨、更有教育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平等与理解,而不是分出“尊卑”。尊师,并不意味着抬高老师;敬礼,也不代表低人一等。
更为重要的是,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老师们每天早上开车进校园,孩子们在两侧列队迎接,这安全隐患简直肉眼可见。
有人说,人家学生列队为老师们问候敬礼,老师们也应该摇下车窗给学生们一个回应。我感觉为了安全考虑,这样做也大可不必。
如果学校真心爱学生,就该尽快整改,恢复“人车分流”,让孩子们离危险远一点,也让老师们轻松一点。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现在的舆论环境里,很多声音太极端,大家应该注意分辨。
有人看到老师开车,就自动对号入座为“高高在上”;看到学生敬礼,就说成是“奴性教育”,甚至还有人因为视频中老师没回应,就认定老师“冷漠傲慢”。
可现实没那么简单。也许那一刻老师只是专注开车,不方便回应;也许学校原意只是培养孩子礼貌问好,却没想到形式被误读。
我们可以批评,但也该理性讨论。别被情绪裹挟,也别被极端言论带偏。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菊学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