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穷、越干越没钱,打工人内卷导致工资被压,百姓如何翻身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经济学课本里说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可放在当下的劳动市场,这套规律完全失灵了,外卖配送费从十多年前的十块十五块,一路跌到一块两块。
甚至几毛钱一单,可骑手数量却从2016年的200万飙涨到2025年的1000万以上,明明干得越久、跑得越累,每一份收入都在缩水,为什么愿意干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这背后,藏着资本对打工人底线的无限试探,也藏着无数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
越压价,越拥挤
在没有外卖的年代,工厂里的8小时工作制还是多数人的默认选项,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8小时变成了10小时,10小时又悄悄拉长到12小时。
就连原本该额外支付的加班费,也摇身一变成了需要达标才能拿到的绩效奖励,按说这样的工作条件,应该没人愿意干才对,可生产线前永远排着等待入职的人。
甚至有人为了一个岗位争得头破血流,外卖行业的兴起,曾被很多人当成逃离工厂的救命稻草,2015年前后,送一单外卖能赚10块甚至15块。
遇上恶劣天气或者订单高峰期,收入还能翻倍,一个月赚过万并不难,那时候的骑手,不用在流水线上站12小时,时间相对自由,收入也更可观。
![]()
可当资本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试探就开始了,先是把单价降到8块,看还有人愿意干,就继续压到5块,后来甚至出现了2块、1块一单的情况。
更让人无奈的是,除去平台抽成、保险分摊,骑手到手的钱有时候连电瓶车的电费和损耗都覆盖不了,可诡异的是,单价越降,加入骑手队伍的人反而越多。
这些人中,有从工厂转行的工人,有找不到稳定工作的年轻人,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对他们来说,送外卖门槛低、来钱快,哪怕单价降了,也能靠着延长工作时间补回来。
以前一天干10小时赚300块,现在就干12小时、14小时,熬着夜也要凑够收入,这种反常识的现象,本质上是资本完成的一场残酷压力测试。
![]()
一开始,资本或许还担心把价格压太低会没人干,可现实给了他们足够的底气,当有大量劳动者愿意接受更低的报酬、更长的工时,资本的底线就会不断下沉。
就像有人愿意接受1块钱的配送费,整个行业的单价就很难再涨回去;有人愿意无薪试岗,其他公司就会跟风模仿。
从妥协到内卷
资本的试探从来不会局限在一个行业,当一个领域的压榨模式被验证可行,就会迅速蔓延到更多角落,现在不少小公司流行的7天无薪试岗,就是典型的例子。
美其名曰双向选择,可实际上和电商的7天无理由退货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把打工人当成免费劳动力,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操作,一开始只是个别公司的奇葩规定。
![]()
可如今已经成了不少行业的潜规则,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资本发现,就算提出再离谱的要求,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照样有大把人排队应聘。
当违法的成本比用工成本还低,而且总有人愿意接盘,资本的胆子自然会越来越肥,今天还只是7天无薪试岗,明天可能就敢拖到15天、一个月。
今天是加班费变绩效,明天可能就直接取消所有补贴,打工人的议价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忍一忍中被慢慢磨没的,不是不想反抗,而是实在没底气反抗。
对大多数人来说,身上扛着房贷、车贷,要养孩子、赡养老人,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医疗开支,一份工作哪怕再不公平、再辛苦,也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来源。
![]()
如果拒绝了,全家的经济可能就会断档,如果主动反抗,大概率会被替换掉,毕竟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种现实困境,让打工人陷入了典型的囚徒困境。
人人都希望别人站出来争取权益,自己坐享其成,可又怕自己先出头,最后丢了工作,于是,大家只能选择默默妥协,甚至互相内卷,你愿意干12小时,我就干14小时。
你接受无薪试岗,我就愿意降薪入职,原本是资本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硬生生变成了打工人之间的生存竞赛,而资本则坐收渔利,不断压低劳动报酬和权益保障的底线。
更让人寒心的是,像外卖骑手这样的全职从业者,连最基本的劳动保障都得不到,他们穿着平台的品牌工装,每天全职跑配送,为平台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可平台却始终回避劳动关系,没有底薪,没单子就一分钱收入都没有,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平台只会甩锅说你是众包骑手,和我们没有劳动关系。
![]()
这些骑手每天在路上奔波,承担着交通风险,却连最基本的社保都没有,所谓的灵活就业,不过是灵活无保障的代名词。
劳动力丰富成了软肋
我们小时候在考卷上写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曾是引以为傲的优势,可如今却成了资本拿捏打工人的软肋,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本该是充足的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
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发展红利,可现实却是,丰富的劳动力供给让资本有了挑挑拣拣的底气,也让打工人失去了谈判的筹码。
![]()
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站12小时重复同一个动作,不是不想要尊严,而是想攒钱让下一代不用走自己的路,外卖骑手冒着大雨、顶着烈日穿梭在大街小巷。
不是喜欢熬夜奔波,而是要凑孩子学费家人的药费,这些普通人的诉求其实很简单,不过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活下去、活得好一点,可就是这样朴素的愿望,却成了资本压榨的突破口。
资本利用了普通人我得活下去的心理,把劳动的价值无限压低,他们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接受更低的报酬、更长的工时,压榨就可以继续。
哪怕是更极端的情况,比如规定前三个月白干、干满才能开始挣钱,这个行业依然会有人干,不是打工人没有底线,而是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放弃底线。
当生存成了首要目标,尊严、权益这些东西,就只能暂时放在一边,可这种妥协换来的,不是资本的收敛,而是得寸进尺的试探。
![]()
重新定义劳动的价值
到底什么情况下,打工人才能彻底拒绝这种压榨,或许只有一种可能:当劳动付出大于收益的时候,比如送一单外卖只给2毛钱,可跑这一单的电瓶车电费就要3毛钱。
再加上车子的损耗,干得越多亏得越多,到那个时候,工作变成了亏本买卖,才会有人真正停下脚步,可在此之前资本还会继续试探,劳动者还会继续妥协,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问题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系统性的压榨让努力的价值被不断稀释,以前总有人说只要肯吃苦,就能过上好日子。
![]()
可现在很多人发现,自己越努力、越能吃苦,反而活得越累、越难,当这种认知成为社会共识,大家就不会再陷入无意义的内卷,而是会一起争取应有的权益。
结语
劳动本该是光荣的,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而不是被资本压榨的工具,每个打工人的付出,都值得被尊重;每个劳动者的权益,都应该被保障。
![]()
当我们不再默默忍受无薪试岗,当我们不再接受低于成本的劳动报酬,当我们不再为了一份工作放弃尊严,资本的试探自然会失去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