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一边是动辄加征50%关税的贸易打压,一边是高调宣布明年访印的示好表态,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近期对印度的一系列操作,让不少人看得眼花缭乱。
在10月29日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特朗普公然宣称,自己通过威胁对印巴两国征收250%关税,成功阻止了双方爆发战争,这番言论搭配着访印承诺,让印度媒体陷入狂欢,将其解读为美国重视印度的明证。
但在这份看似“皆大欢喜”的外交互动背后,真的是特朗普口中的“和平善意”,还是一场针对莫迪政府的利益算计?
![]()
美国当地时间11月6日,特朗普在白宫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将于明年择机访问印度,并称访问邀请来自莫迪,且自己认为莫迪是值得交往的朋友。
这一消息发布后,印度主流媒体纷纷用“大统领终于要来”的标题造势,将其视为美印关系坚不可摧的信号,但稍微梳理近期美印互动脉络就会发现,双方的关系远非表面那般融洽。
就在特朗普宣布访印前一个月,他还在APEC峰会上公开炫耀自己用关税“调停”印巴冲突的“功绩”,称曾致电两国领导人发出警告,若不停火将断绝贸易往来并加征巨额关税。
![]()
可事实真相却与特朗普的表述存在明显出入,今年5月7日,印巴爆发二战以来规模较大的“辛杜尔”空战,双方围绕战果各执一词。
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8月9日宣称,印军击落巴基斯坦5架战斗机和1架大型飞机,其中部分战果由俄制S-400防空系统在300公里外完成,创造了最远防空击落纪录。
但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随即否认,称印度未击中任何巴方战机,反而公布了截获的印度空军飞行员对话,证实己方击落包括“阵风”在内的6架印度战机。
![]()
特朗普7月18日曾提及此次冲突中有五架战机被击落,却未明确归属方,其所谓“关税止战”的说法,早已被印度方面此前公开否认,这种明显的表述矛盾,很难让人相信特朗普访印的核心目的是推动地区和平。
特朗普此时释放访印信号,地缘战略考量占据重要位置,今年11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与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吉隆坡会谈后,正式确定了一项十年期防务框架协议,旨在深化两国军事协调、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
协议签署之际,恰逢中美关系出现新的互动节点,11月5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一年内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保留10%的税率。
![]()
特朗普此前在韩国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已透露明年希望尽早访问北京的意愿,一边推进与中国的关税协调,一边巩固与印度的防务合作,特朗普显然是想在中美印三方关系中占据主动。
他的访印行程安排,无论放在访华之前还是之后,都能形成战略牵制,若先访印,可在中美谈判中拿美印防务合作作为筹码,若先访华,又能带着中美互动的成果向印度施压,迫使后者在战略协作上做出更多让步。
这种“左右逢源”的布局,本质上是将印度视为其印太战略中的一枚棋子,而非真正平等的合作伙伴,美国咨询公司欧亚集团专家普拉米特·帕尔·乔杜里就指出,美印十年防务协议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两国军队实现更无缝的协同作战,强化美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主导权。
![]()
贸易利益的争夺,更是特朗普此次访印的核心诉求,今年8月27日,特朗普政府以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输美商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叠加此前已实施的25%关税,使得美国对印度产品的累计关税税率高达50%。
这一政策落地后,印度相关产业遭受重创:作为出口支柱的海产品行业,9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30%至35%,最大虾产区安得拉邦多家加工厂停工,直接和间接影响超过500万个就业岗位。
价值92.3亿美元的宝石和珠宝对美出口,因关税面临大幅下滑风险,17万名技术工人的工作受到威胁。
![]()
有趣的是,就在关税制裁造成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之际,美印贸易谈判代表均对外透露,两国共识正在不断靠近,有望最迟于11月敲定经贸协议。
特朗普此时宣布访印,无疑是向莫迪政府释放明确信号:只有在关税谈判中做出足够让步,才能让访印行程真正落地。
这种将国家访问与贸易利益直接挂钩的操作,完全延续了特朗普的商人思维,在他看来,印度在贸易上的让步幅度,直接决定着访印行程的推进速度,印度方面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已暗示将增加采购美国的能源和防务产品,试图以此缓解关税压力。
![]()
回溯过往,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政策始终充满“打压与拉拢”的双重色彩,今年2月莫迪访问美国时,特朗普曾承诺向印度出售包括F-35隐形战机在内的巨额军事装备,营造出美印关系升温的假象。
可仅仅半年后,就通过加征关税的方式对印度重拳出击,导致莫迪最终缺席了9月23日至29日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改由外长苏杰生代为出席,印媒当时分析,莫迪的缺席与美印关税争端持续紧张直接相关,避免了与特朗普在联大现场的尴尬碰面。
印巴5·7空战后,特朗普的表态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紧张,他既未认可印度的战果宣称,也未明确支持任何一方,反而在后续言论中将印巴冲突作为自己“关税外交”的政绩宣传,这种做法让莫迪政府陷入被动。
![]()
如今特朗普突然转变态度,以访印承诺示好,本质上是摸清了莫迪政府的软肋,印度既需要通过美印高层互动修复国际形象,又渴望借助美国的技术和市场缓解经济压力。
这种“打一棒给一颗糖”的策略,正是特朗普擅长的博弈手段,而莫迪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格局下,似乎很难有更好的选择。
对于莫迪而言,特朗普的访印承诺更像是一份“烫手山芋”,接受这份示好,意味着要在关税谈判中向美国做出实质性让步,可能进一步损害本国出口产业利益。
![]()
拒绝或拖延,则可能错失缓解美印关系的机会,影响十年防务协议的落地推进,印度当前的处境,凸显了其在大国博弈中的被动地位。
既想借助美国的力量提升国际影响力,又不愿完全依附于美国而丧失外交自主性,既渴望通过贸易合作提振经济,又难以承受贸易让步带来的国内压力。
特朗普此次访印示好,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利益算计的味道,所谓“关税止战”的说法,缺乏事实支撑且早已被印度否认。
![]()
看似诚意满满的访问承诺,实则是推动贸易让步、实现地缘战略的筹码,莫迪政府若想在这场互动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不仅需要精准判断特朗普的真实诉求,更要平衡好国内经济利益与外交战略布局。
但从目前美印实力对比和谈判态势来看,莫迪想要摆脱被动局面,难度着实不小,毕竟在特朗普的交易逻辑里,没有免费的示好,只有等价的利益交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