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你这鱼可真新鲜!多少钱一斤?"我站在菜场的水产摊前,手指轻戳着鱼肚子,检查着鲜度。
"杨姐,给你五块八,便宜点,这批刚到的草鱼,水灵着呢!"老刘热情地回应。
我犹豫了一下,扭头看向身边高大的男人:"老朱,你说咱买两条回去红烧怎么样?"
朱志刚叼着烟,头都没抬:"随你,我不爱吃鱼,太多刺。"
"行吧,那我买点排骨吧,给你炖汤喝。"我努力保持脸上的笑容,心里却暗暗叹气。
这是我和朱志刚"搭伙过日子"的第三个月。我们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我56岁,他58岁,都丧偶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发展,家里空荡荡的,一个人做饭也没意思,所以在老姐妹王丽的撮合下,我和朱志刚开始了半同居的生活——我住我家,他住他家,但大部分时间在一起吃饭,看电视,散步。
风言风语总是有的。小区里的老太太们背后指指点点:"杨桂芳这么急着找男人,也不嫌害臊!""听说朱志刚前两年还相过亲,人家嫌他邋遢,没嫁,现在杨桂芳倒是捡了个便宜!"
我本不在意这些闲话,可三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似乎真的"捡"了个麻烦。朱志刚从来不下厨,饭前不帮忙,饭后不收拾;他喜欢看球赛,声音开得震天响;他的衣服总是我洗;他的房间总是我打扫...渐渐地,我感觉自己成了他的保姆,而不是平等的伴侣。
今天菜场这一幕,是导火索。回家路上,朱志刚走在前面,叼着烟,双手插兜,我提着两大袋菜,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
"老朱,帮我提一下行吗?有点重。"我终于忍不住开口。
他回头看了我一眼,不耐烦地说:"你买这么多干嘛?我又不是大胃王。再说了,你平时不也是这么提的吗?"
那一刻,我的心凉了半截。
![]()
当晚,我做了一桌好菜,红烧排骨、清蒸鱼、炒青菜、莲藕汤...朱志刚吃得津津有味,还夸我手艺好。我却心不在焉,脑子里盘算着一个主意。
"老朱,明天开始我要去我女儿那边帮忙带孙子,可能要一个月才回来。"我故作平静地说。
他筷子一顿:"这么突然?"
"是啊,我女儿刚打电话,她保姆辞职了,没人带孩子。"
朱志刚明显不高兴了:"那我怎么办?谁给我做饭?"
果然,他心里我就是个保姆。我苦笑着没说话。
晚上回到自己家,我长长地出了口气。明天,我要开始我的"一招"。
第二天一大早,我把冰箱里的剩菜都打包了,给朱志刚送了过去。
"这些够你吃两天的,我把家里钥匙留给你,冰箱里还有些菜,你自己热一热就行。"我递给他钥匙,顺便把几件洗好的衣服也放在了沙发上。
朱志刚一脸茫然:"你真要走啊?"
"不然呢?我女儿等着呢。"我故作轻松地说,然后提起早已准备好的行李箱,头也不回地走了。
其实,我哪里也没去,就住在小区对面的姐妹王丽家。这是我们商量好的计谋。
"你这个老姐妹,终于开窍了!"王丽拍着我的肩膀说,"那朱志刚就是把你当成了免费保姆,你还真以为是搭伙过日子呢!男人啊,不给点颜色看看,他就蹬鼻子上脸。"
第一天,朱志刚打了五个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都说在忙,挂得干脆利落。
第三天,他发微信说冰箱里的菜吃完了,问我该怎么热速冻水饺。我教了他,然后又不回信息了。
一周后,他发来一张照片——他自己做的饭,看起来黑乎乎的,像是炒糊了。"想你做的红烧肉了..."配文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活该!"王丽看到后哈哈大笑,"看他能熬多久!"
第十天,朱志刚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屏幕上,他的胡子拉碴,身后的房间乱七八糟。
"桂芳,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真不行了,饭店吃腻了,自己又做不好..."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我从未听过的恳求。
我故意叹气:"老朱,我这边也脱不开身啊。我女儿上班忙,我照顾孙子、做饭、洗衣服,比在家还累呢!"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我...我以前是不是对你不太好?"
这句话让我心里一震。我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觉悟。
"你说呢?"我反问。
"我...我可能是习惯了有人照顾,以前我老伴在世时就是这样..."他支支吾吾地说。
"所以你找我搭伙,就是为了找个接班的保姆?"我直截了当地问。
电话那头,朱志刚明显愣住了,然后低下了头:"我...我没这么想过,但现在想想,我确实挺自私的..."
这番话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他会辩解或是敷衍,没想到能有这样的反思。
第十五天,我收到一个快递。打开一看,是一双保暖拖鞋。卡片上写着:"知道你脚容易冷,买了这双拖鞋,等你回来穿。——老朱"
这个小小的贴心举动,让我心里泛起了涟漪。十多年来,很少有人记得我的需要和喜好。
王丽见我发愣,凑过来看了看:"哟,老朱开窍了?这拖鞋挺好的,起码两百块钱呢!"
"他以前从来不会注意这些的..."我喃喃道。
第二十天,朱志刚发来一段视频。视频里,他正在厨房里笨手笨脚地炒菜,灶台前挂着一本菜谱,案板上的葱姜蒜切得歪歪扭扭。
"桂芳,你看,我学会炒青菜了!虽然不如你做的好吃,但比上周强多了。"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豪。
视频最后,他突然正色道:"桂芳,我这些天自己生活,才发现以前你做了多少。我...我想跟你道歉,我太自私了。如果你回来,我想重新开始,公平一点的那种搭伙..."
看着视频里那个曾经邋遢、自私的老头,现在努力学着自己照顾自己,还笨拙地表达歉意,我的心软了下来。
第二十五天,我决定"提前回来"。
踏入久违的家门,我惊讶地发现房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茶几上还摆着一束新鲜的康乃馨。
朱志刚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带着忐忑的笑容:"你回来了!我...我做了几个菜,不知道合不合你胃口..."
我走进厨房,看到四个简单但整齐的菜品:清炒青菜、红烧豆腐、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锅香气四溢的排骨汤。
"你都学会了?"我惊讶地问。
"跟着视频学的,做了十几次才敢端出来见人。"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以前你做这些,我都没放在心上,现在才知道,做顿像样的饭有多难。"
看着灶台边被油溅到的痕迹,和他手上新添的小伤口,我鼻子一酸。
饭桌上,他主动给我盛汤、夹菜,还时不时询问我女儿家的情况。吃完饭后,他甚至主动收拾餐桌、洗碗。
"桂芳,"洗完碗,他坐到我对面,神情认真,"这些天我想了很多。我们年纪大了,搭伙过日子不是找个保姆,而是互相照顾、做伴。以后家务咱们一起分担,你做饭我洗碗,你买菜我来提...我想重新开始,可以吗?"
望着眼前这个变化如此之大的男人,我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其实...我根本没去女儿家。"我终于说出了实情,"我就住在王丽家,这一切都是我设的局,想给你个教训。"
出乎意料的是,朱志刚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我猜到了!上周我去菜场,远远地看到你和王丽一起买菜。不过我应该谢谢你,要不是你这一招,我可能这辈子都改不了。"
月底,我和朱志刚签了一份"家务分工协议",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小区里的老太太们又有了新话题:"听说杨桂芳把朱志刚调教得服服帖帖的,现在人家日子过得可甜了!"
看着在厨房里忙碌的朱志刚,我微微一笑。有时候,爱不仅需要包容,更需要勇气去改变。
没想到,56岁的我,用一招"金蝉脱壳",不仅找回了自己的尊严,还收获了一段真正平等、相互尊重的晚年情谊。
有人说,老年爱情就像熬出来的老汤,虽然看着朴素,却越品越有味道。在这个秋天,我们终于学会了如何相互珍惜,共同熬一锅属于我们的、香浓的生活老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