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八年级的Josh踏入美国普林斯顿市的寄宿美高时,身边人都觉得他拿到了“留学顶配”。
毗邻普林斯顿大学,自带藤校基因,升学也十分强悍……
可仅仅一学期后,这个曾向往“美式教育”、品学兼优的男孩,却主动提出转回国内。
作为深耕国际教育领域多年的观察者,我们曾见多了家长挤破头送娃赴海外读美高的热潮,但选择从美高回国的却并不多见。
更有意思的是,他第一想到的就是清澜山学校,不只是因为他从这里“起跳”到美高,而是他确信在这里,能获得更多。
不仅是美高娃,这几年我们从妈妈圈里了解到,从世界各地涌进清澜山的尖子生还不少:有美高、新加坡、泰国等海外名校回流,有大湾区其它国际学校,甚至还有北京清华附中国际部的学生南下。
打破美高对尖子生的“垄断”,交出亮眼的成绩单,甚至被同行评价为寄宿制国际学校的标杆……这所大湾区的后起之秀,凭什么在短短几年内脱颖而出,赢得学生、家长与同行的三重认可?
1.从普林斯顿寄宿美高归来,他的“反向选择”
“人人都羡慕美高的资源,但那些好东西,大多只给本地生。"
Josh的一句话,戳破了美高的光环。
离普林斯顿大学步行几分钟,校园风景极其优美,这些都让刚入校时的他颇觉惊艳。
但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始终是个“局外人”。
就拿升学指导来说,10年级前根本接触不到升学顾问,想要早规划只能自己花钱请外部顾问。
这所学校的数学很厉害,成绩优异者可以去普林斯顿大学上课,但真正能够参与的学生却并不多。
也就是说,他之前向往的与大学教授沟通、参加竞赛等等资源,也得先靠“内部赛马”去争取,而本土学生对此早就“玩透”了。这一步,就卡住了许多外来孩子。
此外,因为是寄宿制美高,他和本地孩子虽是同龄人,但文化差异格外大,尤其在没有熄灯、电子设备毫无控制的“自由”环境里,适应甚至融入规则更让他感到迷茫。
本来是抱着锻炼自己的心态选择美高,以为可以“更上一层楼”,却花费太多精力和心力在适应环境上。时间不等人,花费这么多,真值得吗?
圣诞假期回国时,Josh再次回到他心心念念的清澜山校园,与正在清澜山高中的就读老同学重逢。
听他们兴致盎然地讲述清澜山高中的学习与生活点滴,Josh感受到了清澜山高中对学生资源、学术等方方面面支持。
![]()
清澜山校园
图源:清澜山学校
那一刻,他下了一个决定——再次联系李文平校长,进行了一次真诚而深入的交流。
谈话中,Josh跟李校分享了自己在美高的经历,也坦言希望能转学回到清澜山继续成长。
他说:“我在美高也挺好,但在清澜山,会更好。”
回到清澜山后,他感到重获“新生”,好像一条鱼在搁浅后,终于找到了入海口一般。
尤其是在他感兴趣的生物学领域,课堂上,老师不推崇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上黑板画“细胞能量转换路径”,画不出来就说明没能理解透彻。
他还提前体验到了名校研究生的科研实感。自从选拔成为清翔学者后,Josh常去校内的高研实验室做生物实验。今年一整个暑假,他不是跟着北大教授去四川做田野调查、就是去中科院做脑磁实验……
清北、甚至藤校研究生才能摸索出来的科研能力,他在学校里就获得了。
![]()
![]()
清澜山的高研实验室
顶配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术上。Josh是运动爱好者,而学校多达28种体育校队完全满足了他在运动上的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清澜山的各级校队,不分项目,无论成立时间长短,都有着力争上游的精神。
在此影响下,各级校队在不同的舞台纷纷获奖,有些优秀队伍更是在教练们的影响下走上世界舞台,获得了世界级的荣誉。
以Josh加入的帆船校队为例,Josh参加时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帆船。在老师的指导和Josh自己的努力下,高强度集训一两个月后,他在2025年全国帆船锦标赛中拿下第三,前三更是都被清澜山队员们包圆!
![]()
包揽全国锦标赛前三的清澜山孩子们
清翔计划、高研实验室、院士等大咖进校园……只要孩子们需要,完全不输美高的顶尖资源就会怼到他们面前,这或许就是广深中产家庭这几年来瞄准这所学校的关键原因。
像Josh这样被吸引来的优秀孩子们还有一大批,从广州转来的Yan就是其中之一。
决定转学后,Yan和父母走访了广深两所知名学校,他的直观感受是:这两所学校虽然名声在外,但实际探校后却不尽如人意。
一所学校管理松散,号称“大型自习室”,学生们课后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去校外补课;还有一所学校公立氛围浓厚,太卷太压抑,大家都在拼考了多少门AP,全人教育理念淡薄。
这些让希望在高中仍旧能够发挥专长,又能体验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的Yan颇感失望。直到遇见清澜山,他才觉得“全对胃口”。
入校后的体验甚至给他带来超出预期的“回报”。
![]()
清澜山的孩子们
图源:清澜山学校
Yan在入学时是略有偏科的理工男,对编程和AI十分有兴致,也曾在竞赛中拿下奖牌。相比之下,语言成绩成了压制他追逐目标的“拉分项”。
但入校后,令Yan最惊喜的是,差异化分层教学让他找到了真正契合自己水平与节奏的成长机会。
#数学、英语实行分层教学,他十年级选修English literature时预期成绩本来只有B,靠着每周两次、每次四五十分钟的学校老师office hour免费开小灶,半年就拿到A*;
#想改文书,有“Writing Center”随时待命;
#想冲竞赛,学校有免费或半免费的AMC、BPhO辅导,外出比赛有老师带队,获奖还能拿现金奖励……
除此之外,更让Yan一家省钱省心的是,寄宿生的住宿费里,直接包含了比校外机构更强悍的「标化学院」辅导。
托福、雅思、SAT辅导,1对8的升学指导让学术生活从容不迫。而Yan申请加入「清翔计划」后,学校更帮他匹配了中科院背景的导师。每周一次的导师会,让他离编程热爱越来越近。
Yan和Josh在清澜山都感到一种“舒展地卷”的氛围: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想要拿下的山头,每一步上坡路反倒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有信念感。
![]()
2.在校内,把「学习性价比」拉满
这种毫不费力爱上学习、自己努力想学的氛围,让清澜山学校在一众学校里格外突出。
就拿学术托举来说,一些“顶配”资源真的随处可见。
比如前面Josh和Yan都有提到“清翔计划”就是他们的王牌。
指导孩子们的导师约有50位,一个个来头不小。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教授和业界专家。
![]()
清澜山清翔计划导师,清华大学白峰杉与学生交流
近年来,还有颜宁院士、彭凯平教授等中科院、清华教授接连成为清澜山的学术顾问。
而且清翔导师们跟清澜山学生们的链接不是浮于表面,仅仅是偶尔莅临指导,或者做做线上分享,而是真的带着一群高中生接触到学科领域前沿的研究,有些课题甚至完全是硕士、博士阶段才会接触。
![]()
颜宁教授加入清翔计划
图源:清澜山学校
为什么要提前给到高中生这么“阔”的科研资源?
在清澜山李文平校长看来,高中阶段最大的目标就是Find your passion,找到自己的热爱。
所以李校长利用自己长期积累的人脉,为清澜山的高中生们提供最顶尖的资源,希望能够为他们的热爱加码。
在科研中,孩子们能深度感受到自己未来的学习需求是什么,建构热爱学科的底层认知,更能在业内最顶级科学家的引领下,建立学有所用的信念感和严谨性。
有拿下CMU的学生,高中就跟着清华教授上高阶课,到大学更会用好校内外资源;
申请到西北大学的学生,采访了美国创新学校 High Tech High(HTH)深度学习中心主任Mari Jones、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探讨不同教育体系的优势,一步步明确了教育专业的兴趣和方向……
![]()
哥伦比亚大学Thomas Hatch教授与清澜山学生交流
清澜山只是学术科研厉害吗?并不。
学校还有完备的竞赛体系,乐团、校队、各项社团和公益活动,让高中段孩子们无论是素质提升,还是兼顾升学都有了可以深耕、拿结果的领地。
对父母而言,孩子能不能拿到理想的offer是评判教育效果的优先指标。其中绕不开的就是孩子们的标化能力。
![]()
清澜山标化学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清澜山的标化学院。在清澜山,寄宿学生都可以享受标化学院的课程,完全不用再找课外机构,这在其他学校从没见到过。
目前,参加标化学院的孩子里,已经有人考出过雅思8.5、托福119、SAT 1590等惊人的高分!
在标化学院主任冯老师看来,清澜山的标化教学(托福、雅思、SAT),关键是在碎片时间里抠效率。
比起课外动辄两三个小时的大课,却只能每周末上课,校内的标化学院每天一小时内补习,一周五次,更起到了沉浸式提升的效果。
老师会把大块内容拆成精华,分层精准教学,基础段补词汇语法,强化段练题型正确率,冲刺段拆成6人小班,还设免费小灶课、几乎24小时的线上答疑……
![]()
11位老师里,有多位来自环球雅思、新东方的金牌教师,雅思老师人均8分以上(2位8.5分),托福老师均分117-118(最高119分),组合起来放在大湾区都是顶流的教学团队。
可以说,在校外机构,很难找到平均水平如此拔尖的团队。
老师们各有专长,教研时共享经验。冯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
“标化学院的存在就是为了提升同学们的英语水平,让他们能更好地利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让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目标标化分数,为科研、竞赛、AP、A-Level等外部考试留出空间和时间,共同托举清澜学子的梦校申请。”
![]()
这样扎实的语言/标化训练,再加上被“前置“培养的学术能力之外,对于高中段孩子来说,还有什么能力是必须得培养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又看到清澜山不同于其它国际学校的一点:对于这群将要在成年之初就要走上国际舞台的孩子们,如何让他们将中西教育制度的精华成果展现出去。
我们看到学校制度上的一些创新和成效,比如沿用了体制内学校的“中方班主任制度”,得益于清澜山的班主任老师们,孩子们得到的关怀细致入微,尤其是在高中,学业压力和成长压力一同砸向孩子们时,班主任成了给孩子托底的一双大手。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班主任曲老师,就是一个缩影。
2021年加入清澜山的她,最初是被 “清华基因”和松山湖的优美环境所吸引。
如今扎根5年,她已经逐渐修炼成全能教练:大到懂升学,指导学生选课、规划社团;小到需要时刻观察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更要学心理学,“国际学校的孩子心智成熟,得学会打开他们的心门”……
![]()
清澜山寄宿部环境
和有些国际学校不同,这里不禁止说中文,课上用学术英语,课外用母语谈心,曲老师深刻感受到,孩子们对她表达心里话不费劲,生活学习都更舒展。
聊完了学术、生活托举,以及学校种种课程和生活制度的贴心设计,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还有不少比例的孩子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一路留在清澜山学校。
从初中开始一直在这里的Maggie,就有着由衷的体会。
从童年到青春期,清澜山贯穿了Maggie的成长。
作为清澜山双语初中(对标中考)的学生,在学校的差异化分层教学中,她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部的水平,更是无缝衔接到国际部高中,G8升G9的暑假,她雅思考到了8分的惊人高分。
无论双语部还是国际部,清澜山都保持着教学方面的国际化和高水准。
全校班级人数都在25人以内,和她一样一路都选择清澜山的孩子很多,亲密无间的伙伴们一起成长、一路拼搏。
![]()
清澜山学生宿舍
这不只是一座学术的象牙塔。
学术扎实的同时,作为一个心系社会的孩子,清澜山还是Maggie公益想法落实的后盾。
Maggie发起的急救公益项目,通过列出经费用途、做宣讲,成功获得校家委支持。
![]()
![]()
Maggie组织的校内急救培训活动
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学校,清澜山从未忘记孩子们母语的“根”。Maggie对语文课印象深刻,老师在分析话剧《天下第一楼》时直接带大家排练演戏,诗歌单元鼓励大家原创……
守住母语、展望国际、关心社会,这就是清澜山孩子的面貌。
“在清澜山,只要是为学生好的事,学校一定全力支持,给平台、给资源。”
这是李文平校长以及无数清澜山老师的共识。
有了学校兼顾升学、体育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支持,孩子们取得好成绩也不足为奇。
在最新的申请季,清澜山更是不辜负家长们的信任,交出了实打实的可靠答卷:
![]()
清澜山学校2025届共计60位毕业生(其中AP方向43人,A-Level方向17人),已收获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的425枚录取通知书。
这届毕业生中,84.8%的学生被录取至美国综合大学或文理学院TOP30、英国前5、香港前3、加拿大第1、澳大利亚前3或美国TOP3艺术院校;98%的学生则进入美国综合大学或文理学院TOP50、英国前10、香港前3、加拿大第1、澳大利亚前3或美国TOP3艺术院校。
3.新兴校的秘密:卷而舒展
其实在探访清澜山之前,我们是带着疑惑来的:
学生成长和成绩全面亮眼,是不是没日没夜“卷”出来的?
毕竟,这在深圳乃至大湾区并不罕见。
许多大湾区妈妈都曾告诉我们,想当甩手掌柜根本不可能,砸钱就算了,更得花心思。
不少国际学校,现在都往“衡水模式”发展。
但访校过后,许多刻板印象被打破了。
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新的国际化学校模式正在后来居上,不是靠刷成绩、或者比拼家长圈的富裕等级,而是回到「全人教育」本身。
在德育方面,寄宿部将品德教育融入一言一行,学知识更先学做人。
每一位寄宿导师都用心用情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同学矛盾、亲子关系、学业压力、时间管理,定期排查疏导、防患于未然,不少寄宿生的父母被感动到哭……
交响乐团,网球、击剑、美术学院,戏剧社在内的上百个社团和20多种不同级别的体育校队,在全国乃至全球拿下大小奖项,点亮不同孩子的热爱和特长。
![]()
清澜山校内丰富多彩的社团和校队活动
图源:清澜山学校
![]()
“在这里,我不用逼自己跟别人比,只要跟着自己的热爱走就好。”
曾有家长真情实感给清澜山写上一封信:
“清澜山的好,来了才知道。”
![]()
走访完整个学校后,我们也有了同样的感受:清澜山的好,藏在每个细节里。
这里的宿舍有温度,课堂有活力,老师有真心,学生能自在。
难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这里,就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