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52岁,是个地地道道的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路上,为了多挣点钱,他总是没日没夜地跑车,饮食不规律,睡眠也严重不足。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偶尔有点小毛病,吃片药就扛过去了。
去年冬天,冷空气突然来袭,气温骤降。老张那几天刚好接了个长途订单,为了赶时间,他顾不上添衣保暖,在寒风凛冽的夜里,开着货车穿梭在高速公路上。到达目的地后,他感觉胸口有些闷痛,以为是开久了车累的,就没当回事,随便吃了点东西,倒头就睡。
第二天早上,老张刚准备起床继续赶路,突然一阵剧烈的胸痛袭来,疼得他脸色煞白,大的汗珠直往下滚。他想喊人帮忙,却发现自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幸好家人及时发现,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经医生诊断,老张是突发急性心梗,情况十分危急。
经过一番紧急抢救,老张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医生无奈地摇头说:“每年冬天,像老张这样因为天冷引发心梗的患者太多了,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啊!”
![]()
一、为什么天冷更能引发心梗?
冬季,气温大幅下降,人体的血管会本能地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血管收缩后,血管内径变窄,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血压就会随之升高。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血压的突然升高就像给一颗“定时炸弹”按下了加速键。
同时,寒冷刺激还会使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冬季人们活动量相对减少,新陈代谢变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发心梗。
此外,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当人们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或者反之,血管会经历急剧的收缩和扩张,这种反复的刺激也极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诱发心梗。
![]()
二、天冷需要坚守哪4项原则?
1.科学保暖,抵御寒冷侵袭
保暖是冬季预防心梗的首要任务。头部、颈部、脚部这些部位血管丰富,又容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一定要重点保暖。外出时,戴上保暖性能好的帽子、围巾和厚袜子。室内温度也不宜过高,保持在18℃—22℃为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从室外回到室内,不要立刻靠近暖气或空调出风口,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晚上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既能暖身,又能缓解疲劳。
2.饮食清淡,拒绝重口味
冬季,很多人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抵御寒冷,比如火锅、油炸食品等。然而,这些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饮食上应遵循清淡原则,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
减少盐的摄入,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同时,要控制糖分的摄取,避免食用过多甜食和含糖饮料。例如,早餐可以选择燕麦粥搭配水果,午餐和晚餐以清炒时蔬、清蒸鱼为主。
3.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强体魄
冬季昼短夜长,人们容易作息紊乱。但规律的作息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早上不要过早起床。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不过,冬季运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避免在清晨气温过低时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午后,进行一些室内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室内快走、瑜伽、太极拳等。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4.情绪稳定,保持乐观好心态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情绪低落、焦虑。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心血管健康。情绪波动时,体内会分泌一些激素,导致血压和心率升高,增加心梗的发生风险。因此,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遇到烦心事时,不要憋在心里,及时与家人或朋友沟通倾诉。
![]()
三、哪些特殊人群更需要谨慎?
1.慢性病患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冬季病情容易加重。高血压患者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按时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波动过大。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冠心病患者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以备不时之需。
2.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本身就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冬季更容易因为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而加重病情。肥胖人群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减轻体重。饮食上,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运动方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