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韩国频道
![]()
韩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了20%。人民网 柳美鉉摄
人民网首尔11月10日电(周玉波) 韩国正讨论将退休年龄由60岁上调至65岁。随着该国于去年迈入超高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社会对完善退休制度的期待明显上升。劳工界指出,现行退休年龄与国民年金领取起点脱节,许多劳动者在60岁退休后需等待数年才能领到年金,最长断档约5年,形成“收入空白期”。11月5日,全国民主工会总联盟与韩国工会总联合会已向国会正式提交诉求,主张将法定退休年龄延至65岁并力争年内通过。执政党整体持支持态度,认为此举有助于稳定老年群体收入、补充劳动力供给。
反对意见同样强烈。企业界担忧成本上升:员工延后退休将带来工资、福利与岗位结构调整的综合压力。青年群体则顾虑“岗位被占”,前辈不退、新人难进,晋升通道趋窄。多位学者提示,如果只调整退休年龄,而不同步推进岗位重组、薪酬体系优化、职业再培训和弹性工时等配套,改革可能演变为代际之间的“此消彼长”。
国际经验为韩国提供了参考。日本名义退休年龄仍为60岁,但通过“延长退休”“取消退休年龄”或“退休后再雇用”等多种路径,实质性保障至65岁的就业机会,同时保留企业用工弹性。由此,韩国舆论更倾向于“渐进+多轨”的技术路线:不搞一刀切,按行业与岗位分类实施;优化“资历主导”的薪酬曲线;完善转岗培训与再就业支持;配套青年专岗与阶段性补贴,尽量降低结构性冲突。
总体来看,这场争论的核心已从“延不延”转向“怎么延”。单纯改变数字可能加剧矛盾;若将岗位流动、薪酬结构、培训与再雇用统筹推进,社会接受度才更高。对中国亦具启示意义:在老龄化加深背景下,延迟退休更需讲究节奏与方法。以行业与岗位为单位分步落地,叠加终身学习、灵活用工与再雇用激励,既可缩短养老金领取前的“空窗期”,也有助于维护青年就业机会与经济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