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余平方米古建筑重获新生
宁波江北:“行政+检察”协同守护千年古城
慈城,素有“江南第一古城”之誉,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是浙东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唐代建城以来,其“方城直街”的传统格局完整延续,被评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型代表”。2005年,慈城荣列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6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荟萃唐至清代营造精华,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教科书”。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与城市演进,慈城古建筑保护工作日益面临严峻挑战。今年3月,根据人大代表与“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江北区检察院对慈城文物开展全面勘查,发现5处古建筑存在本体损毁、木构糟朽、墙面剥落等问题,涉及3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区级文保单位,抢救工作刻不容缓。尤其不少建筑仍有居民居住,修缮工程需兼顾文物原貌保护与居民权益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
面对多头监管、权责交叉等现实困境,今年3月18日,江北区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依法向属地政府及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加快抢救性保护进程。经过多方协商,5份专业修缮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协调落实1050万元专项保护资金,为后续修复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居民搬迁难题,江北区检察院协同相关部门召开圆桌会议。通过入户沟通,有效纾解群众顾虑,最终实现住户全部顺利搬迁,修缮工程得以如期启动。
![]()
今年6月,江北区检察院在慈城设立北检“益”站暨文物建筑公益保护点。
以此案为契机,今年6月下旬,江北区检察院在慈城设立北检“益”站暨文物建筑公益保护点,构建起“检察联络员+巷长观察员+红领巾观察员”社会化线索征集网络。同时,该院联合文旅、住建、镇政府等部门建立慈城古县城保护协作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检察”协同共治新格局,为这座千年古城筑起可持续、长效保护的坚实屏障。
今年10月中旬,江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竣工验收“回头看”,实地察看了修缮工程的实施效果。目前,文物建筑的修复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体修复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 作者:蒋杰 汪子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