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我为了给新书《做书这件事》填写资料打开了日本亚马逊的网站。阳光从背后的大窗户照进来,打在我的电脑屏幕上有些晃眼,这一晃把我的眼神晃到了下方的关联图书上——《明天开始做出版》一个很有故事感的书名,传达出一种亮闪闪的希望。那时我正处于“半年前开始做出版”的新人时期,顶着所有人的反对,怀揣着一种天真的自信成为了一名编辑。
做書首发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版权代理,也算是半只脚在出版业,但我很羡慕那些能自己做书的编辑,不满足只能向各家推荐版权,我也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书。前公司领导苦口婆心,告诉我外面是怎样的大风大雨,就算成为了编辑,也很有可能做不成自己的书。但我还是选择了所有年轻人走过的老路——不撞南墙不回头。
该找什么样的选题,出什么样的书,是我入行以来一直在问自己的。在跟随主编学习做书的过程中,我也试着报过一些选题。一开始毫无章法,看到什么热门书都想报着试试,结果当然是不通过。后来渐渐发现,从自己身边寻找选题更有效,或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是来自自己关心的话题。那段时间我正好接手了《做书这件事》的收尾工作。这本书里介绍了装帧、制纸、字体、印刷等等和做书相关的工作,甚至还有版权代理(真是奇妙的缘分),可是唯独没有提到编辑,这也是让很多读者感到遗憾的一点。所以我内心隐隐有了些想法,想找一本和编辑相关的书。于是当我瞥到这本《明天开始做出版》时,毫不犹豫地点进了商品详情页。
![]()
《做书这件事》,明室书与人系列的第二本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知名“一人出版社”夏叶社的岛田润一郎,一个人负责从选题策划到宣传发行的所有流程,按现在的话讲是一名“主理人·全流程编辑”。做書的公众号还曾登载过关于他的文章——。
做書首发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
网页上有一张书内文的照片,看到上面写道:“只要下定决心,任何人都可以从明天开始给自己添个新头衔。”“明天开始做设计。明天开始当厨师。明天开始……虽然前路未明,但世间本就有万千种人生。”就好像在回应我当时下定决心要改行做编辑的心情。
![]()
2018年岛田来中国参加活动时的照片
为它上了四次选题会,差一点就放弃了
我马上收集了一些外围的数据资料,先试探性地上了第一次选题会。这次上会很顺利,大家觉得书名很吸引人,都很期待进一步评估内容。
这样顺利的开局,实在让我预料不到后面等着我的居然是一场反反复复的拉锯战。
拿到书之后,我迫不及待开始翻看,但发现内容和我预想的很不一样。
一开始,我以为能看到一部充满理想的热血奋斗创业史,没想到开篇却写的是他表哥离世对他造成的打击,以及每天投递简历也找不到工作的痛苦。岛田开出版社的经过更是让我大跌眼镜。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找父母借了钱。但在成立了出版社之后,却每天无所事事,因为他从来没做过一天编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这是怎样天真的人才能干出来的事情!
我开始担心,这本书像是一本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散漫日记,他独特的经历意味着别人几乎不可能从中学到什么。很遗憾,这是一本“没有用”的书。
第二次上会。作为新人编辑,我希望能多听听同事们的意见。我不仅说了内容“足够真诚、能打动人”的优点,也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岛田在书中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和我们“书与人”系列是无比契合的,如果“书与人”系列还有下一本,它无疑会是很好的选择。但问题是,考虑到《书店不死》和《做书这件事》的市场表现,这本不够热血、不够有用的书,真的有必要做吗?大家沉默了一会儿,犹豫着说让另一位同事也帮忙看一看吧。
第三次上会。同事觉得不仅作为编辑的故事,作为普通人的经历也相当精彩有趣,但还是担心市场表现……所以到底怎么样呢,大家又沉默着没了结论。拉扯这么多回,我也知道大家的顾虑,自己也越来越没信心。嘴上说着再看看,其实我心里觉得这一拖应该不会再有后续了。
某天下班在地铁上,我觉得特别疲惫,提不起精神看什么扎实精彩的大作,神使鬼差地又打开了这本书。大概是因为已经放弃再上选题会,那些市场导向的吝啬评价都远离了我,让我又变回了一个纯粹的读者,静下心来阅读岛田润一郎的故事——
一个曾经梦想成为小说家的文艺中年,等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已被社会抛下。在简历上写下自己读完了《追忆逝水年华》却没有一家公司因此对他另眼相看,尚未脱离求职不顺的苦闷,突然又接到亲人离世的噩耗,只觉得人生一片黑暗。被负面情绪纠缠的他本能地想要抓住什么,于是,他决定把一首关于死亡的诗做成一本书,想要用有形的、可被触摸的实体来承载他对亲人的思念,用来牵住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
当我真正卸下防备去享受夏叶社的故事,去倾听岛田想要传达的东西,我才发现,它真的太好了,它就是我在疲惫时刻想要读到的书。岛田讲述的的确不是一个热血的故事,却神奇地抚平了我的颓丧与焦虑。
他反复思考,也反复确认着书对他而言是什么。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代做书,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夕阳行业?我想到在入职前身边人的不解。为什么要做纸质书,内容的载体是否应该更新换代了?我想到在有人求电子书时内心浮起的不确定。
当初我只是想要将自己认可的内容带给读者才选择来做编辑,并未细想为什么一定要是纸质书。但在学习做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喜欢想象书的形态——这会是一本多大的书?是精装还是平装?应该呈现怎样的气质?摸上去是什么样的手感?
当我看到岛田奔走在二手书店寻找一本能带给他慰藉的纸书,看到他做书时对装帧的执着,看到他说书是“让人渴望拥有、让人想念的物品,是让人想要揣在怀里带回家的东西”时,我突然回忆起自己在书店挑选书籍时,双手捧起书册的满足。内容当然重要,但第一眼吸引我的一定是它以实物呈现出的独特个性与气质。或许书是一件有灵魂的物品,才会让人如此着迷。
![]()
地铁到站的时候,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精神疗愈,缓缓吐出一口气来。那一刻我想,还是再争取一下吧。
第四次选题会。我也不记得自己胡言乱语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句话哪段情节打动了同事,居然真的让我通过了。
据知情人回忆,我当时讲了岛田最初想做的那本书的故事,那篇关于死亡的诗。就在他还在摸索的时候,日本突发大地震,他所面临的从一个人的死亡变成了一万多人的死亡,这让岛田感觉自己的价值观要崩塌了,甚至觉得书籍也不再有意义。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他发现自己曾经的想法太廉价也太无力。岛田去灾区做了志愿者,回来之后他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想做出什么样的书,到底想为了谁而做这本书……
当我说完,大家都沉默了,当时我心里打鼓,以为是因为大家听后不感兴趣所以没人搭腔,没想到副主编突然说了一句:“那还等什么,报价呗!”原来是大家都被这个故事触动了。
![]()
也有同事说,可能是被我的状态打动了,那时的我一定也是亮闪闪的。
书是将人连接在一起的奇迹
2023年刚签下这本书没多久,我们正好要去日本参加东京版权说明会。机会难得,那次出国我们顺道安排了好多行程,也希望能见一见岛田,便以业务往来为由发送了希望拜访的邮件。
那天,我们按照导航的指示一路从车站往前,找到了夏叶社不起眼的正门。
![]()
门口邮箱上写着小小的“夏叶社”三个字,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在见到岛田后,我们才告诉了他,其实我们已经签下《明天开始做出版》这本他自己写的书,那一刻我们看到了他惊讶又惊喜的表情。随之,我们不由得打量起传说中的“一人工作室”来,面积其实不小,但里面被书满满占据,简直无处下脚。
![]()
被淹没在书堆后的岛田
![]()
桌上堆着书和各种杂物
![]()
工作室里有一整面书架放着岛田自己的藏书
他说自己没有另外租仓库,工作室就是放存库的地方。有一个包裹上放着一小沓封面,他说有些书外封污损了会退回到他这里,他会给换上新的,还当场给我们演示了一下,当时我惊叹他居然能那么快地找准位置包好,他笑着说只是做熟了而已。
岛田现场展示熟练的包书手法
还记得我入职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裁切打样的封面,然后包书看效果,那个时候找裁切位置都迷迷糊糊的,而现在已经非常熟练了。
我们围着岛田聊了很久的书。他热心地向我们展示他的藏书,介绍作者是谁,是怎样的内容,给我们看装帧设计有怎样的特色。他不是一个高谈阔论的人,即使是介绍他非常喜欢的书,语调也是低低的,但他眼神中传达出的欢喜,动作里表露出的珍视,都能让我感受到他对书籍那份由衷的爱。
我们聊到《明天开始做出版》中他的那些做书经历,提出想看看他做的书。当我亲手接过那本由一首诗做成的《告别之后》时,内心不由得感叹:原来如此,这就是他反反复复思考良久,几经波折才终于确定下形态的最初的那本书。它是一本安安静静,极力不主张什么也不表达什么的书,像是一个空白的容器,准备好了要容纳他人的情绪。我用手轻抚过纸页,感受那片刻这件物品带给我的宁静。
![]()
不仅收到了赠书,岛田还给我们在书上画了他的自画像
临走时他送了我们好几本夏叶社出版的书,看着那些形态各异的书,我能想象到他被书环绕时的那份幸福。
在《明天开始做出版》这本书的制作过程中,也有一些神奇的书与人连接的故事。
为书寻找译者时,我们想到了唐诗,彼时她正好辞职在做独立编辑,之前策划出版过《奈良美智:始于空无一物的世界》《私摄影论》等书,她的选书品味莫名和岛田有着相近的气质,有种安静又专注的感觉。巧的是,她说她曾签过一本日文书,而那恰好是夏叶社售出的第一个翻译版权。在最后的设计阶段,我们找到了独立设计师凌瑛,之前设计过《被困住的人》《川端康成精选集》等书,风格跟随作品变化,时而克制时而生动。更巧的是,当我把这本书的基础信息发给设计师的时候,她特别惊喜地说译者和她是前同事,没想到又能一起合作项目了。
![]()
这让我想到书中我特别喜欢的一段故事。岛田听到又吉直树在电台节目中推荐他出版的《昔日之客》,没想到这样一位知名的搞笑艺人兼作家会愿意给没有交情的小公司做宣传,一直想向对方表达谢意。他和古书店的店主开玩笑说,如果又吉直树来买书,就送他一本自己最新出版的《撒满星星的街道》。没想到两周后又吉直树真的去了那家书店,而且打算买的正是这本《撒满星星的街道》。成功获得赠书的人和成功送出书的人都是既感动又惊讶。
书真是一个神奇的载体,和书相关的事上似乎常有奇迹发生。
做書首发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
把每本书都当成最后一本书吧!
现在这本书终于出版了,宣传时我发现自己似乎难以调动情绪为岛田的故事写一个标语式的文案。当初写《做书这件事》的文案时,我还曾写出“出版行业的续命之作!”这种热血的话,眼下被同事打趣是经济上行期的文案。
在这条下坡路上走了三年,无论是大环境还是我的心境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岛田在书里说自己常有“不想做出版了”的念头,现在是越来越理解了。
我不由得想起书里的描述,2013年岛田在做某本书时,会问自己:“这本书适合当夏叶社的最后一本书吗?每做一本书,我都抱着‘这可能是最后一本’的觉悟。我一边想着这些,一边集中精力处理眼前的工作。”
十多年前就想要“做最后一本书”的岛田,直到现在也还在继续做出版。那么,说不定我也会被一本又一本的书拉扯着,继续向前走很远呢!
做書首发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