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薪传七秩,扬帆星海。值此人大新闻教育七十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生代表拜访了1969届本科毕业生于庆田少将,与他共忆青春岁月,畅谈时代变迁。
![]()
于庆田将亲笔书法作品与个人著作赠予学院。纸墨丹青间,既饱含着对人大新闻教育七十年“春晖四方”的敬意,也凝聚着一位老校友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深切感怀。
![]()
作为我国战略武器和航天事业发展的亲历者,于庆田以深厚的新闻素养撰写了大量厚重有力、情感真挚的报道,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为宣传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提振全国人民信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专访中,于庆田追忆了自己在人大新闻学院的求学时光,和工作中与人民同在的难忘经历。他感念恩师,怀念同学,也向年轻学子们寄予殷切期望,勉励大家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路上不断奋进,勇攀高峰。
![]()
![]()
01
求学岁月:
在人大新闻系筑牢人生根基
“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考到人大新闻系来学习,我感到无比荣耀和高兴。”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于庆田目光依然炽热坚定。在新闻系,他系统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共党史三大理论——哲学训练思辨的锋芒、政治经济学培育思考的深度、中共党史淬炼理想信念的纯度,三大理论基石筑牢了他的思想根基。
更让他难以忘怀的,是那些躬耕教坛、治学严谨的恩师们:讲授新闻理论的甘惜分老师、讲解外国新闻史的张隆栋老师、传授中国新闻史的方汉奇老师以及指导新闻写作的成美老师……作为当年班级里第一位发展入党的同学,他仍记得何梓华老师在入党谈话时的谆谆教诲和辅导员赵日成老师的言传身教。于庆田细细回忆起与每一位老师的故事,仿佛那些青葱岁月就在昨日,温热鲜活。
五十余载光阴荏苒,回望当年报考人大新闻系的选择,于庆田语气坚定:“如果能重来,我还愿意学新闻,愿意考人大新闻系。”字字铿锵,一如当年那个怀揣火热理想的青年。他坦言:“人民大学教会我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不仅是做事的方法,更是做人的准则。”这份融入血脉的校训精神,让他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时始终从容清醒,也为他日后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奠定了坚实根基。
![]()
![]()
![]()
02
军旅生涯:
在场·记录·担当
毕业后的第二年,1970年,于庆田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从北京站出发,三天三夜的硬座旅程将他带向了大漠戈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里见证了他十年青春时光。此后,他又先后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等单位工作,直至退休。回忆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事宣传工作的日子,于庆田很享受那一段真正学以致用的时光。“每次有卫星发射,或者新型运载火箭诞生,我们都要负责写新闻稿。”他笑着说,“那段时期,我真切地感受到,在人大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实实在在地用在了新闻业务里。”
工作之余,文学创作成为于庆田精神的栖息地。《谁送航天员上天》《飞天集》等作品相继出版,字里行间既闪烁着航天人的专业洞见,也流淌着文学创作者的细腻笔触。“这些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在新闻系打下的扎实文字功底和培养的文学情怀。”他动情地说。谈及当年的写作训练,于庆田的目光中泛起温暖的涟漪:“新闻系的老师们是从标题、导语开始,手把手地带我们入门。老师们常常一边轻声读着我们的习作,一边写下密密的批注。这让我受益终身。”
“在场”,是于庆田回忆自己职业生涯时的关键词。在“两弹一星”事业战线上,他作为记者在场,承担大量的新闻报道工作,见证并记录一个又一个国家重大突破;在基层发射中队,他作为指导员在场,头戴防毒面具,与年轻战友共同值守在最危险的岗位;在科学试验基地,他作为科学报道的开拓者在场,专访钱学森等多位“两弹一星”元勋,贡献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作品……
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场”这一新闻人的信念已经内化在于庆田的心中,指引着他穿梭于各大试验基地,见证无数激动人心的点火起飞时刻,用一篇篇深情有力的报道,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留下了珍贵的时代记录。
![]()
![]()
03
面向未来:
攀者不畏路远,“新”火终可燎原
回望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途,于庆田的人生轨迹深深烙印着“人大新闻人”的鲜明底色。从河北农村走进人大校园,从新闻课堂走向戈壁深处,他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叙事,用一篇篇沾满泥土、映照着星光的报道,诠释了何为“记者担当”,何为“与人民同在”。
在当今时代深刻变革的浪潮中,新闻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于庆田对此深有感触。他勉励同学们珍惜在学院的宝贵时光,不仅要筑牢思想根基、锤炼采编业务“看家本领”,更要在实践中培养勇往直前、奋斗不息的精神品质。他期盼新一代人大新闻人,无论未来身处何种岗位,都能传承“在场”的传统,心怀“国之大者”,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与时代浪潮的引领者,用扎实的业绩书写属于新一代人大新闻人的璀璨篇章。
展望学院未来的发展,于庆田寄予深情厚望。他坚信,根植于人大深厚的红色基因与理论土壤,新闻学院必将在守正创新中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新闻人才。他祝愿人大新闻学院在全国新闻教育领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
人大新闻教育七十年
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
文字 | 范秀丽
图片丨王若赢
视频丨樊保驿 陈嘉翌
编辑丨陶语嫣
指导教师丨王宝奎 文盈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