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既要搭好平台,更要做实举措。去年,昆明经开区总工会主动牵头,联动政企校三方资源共同搭建产业工人素质技能提升站,为区域产业升级与工人成长架起“连心桥”;今年,该平台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转阶段,聚焦新型学徒制培育与即时技术帮扶两大核心任务精准发力,用实打实的服务破解企业难题、赋能职工成长。
![]()
作为平台核心举措之一的新型学徒制打破传统培训与生产脱节的桎梏,以“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政企校协同”为原则。由区总工会牵头统筹,精准遴选辖区重点装备制造业一线潜力职工纳入培育计划,同步匹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理论与实操兼备的双强导师,构建“企业按需定标、院校靶向传技、工会搭桥赋能”的三方联动机制。培育周期聚焦一年实效,摒弃形式化流程,锚定贴合岗位实际的理论素养与实操技能双重提升目标;期满坚持“不唯证书、只重实绩”,由政企校三方联合开展实体验收,以岗位实操能力和现场技术攻坚水平为核心检验标尺,最终实现“培育即能用、结业即成才”,为企业精准输送急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平台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将“被动响应”变为“主动服务”,针对辖区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堵点,提供“随叫随到、精准对接”的上门帮扶服务。近期,昆明神犁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在年末生产旺季叠加新品市场化的关键时间节点迎来了一场“大考”——一份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的紧急订单摆在面前,采购方明确要求自11月4日起,每3天需交付3套成套设备。时间紧、任务重,更棘手的是机床加工中的关键难题——细长轴加工精度难以保障、数控设备编程效率偏低,这些问题直接卡住了生产进度,让企业陷入“两难”困境。情急之下,神犁公司工会第一时间向区总工会发起求助,希望借助产业工人素质技能提升站的资源优势破解难题。
![]()
急企业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区总工会接到求助后迅速响应,依托技能提升站整合的政企校三方资源,第一时间精准匹配了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深技术支持团队。院校方闻令而动、积极落实,当即组建专项攻坚小组,带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操经验直奔神犁公司生产一线,与企业技术骨干、一线工人并肩投入“攻坚战”。在车间这个“实战课堂”上,技术团队针对企业的具体堵点“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手把手指导职工优化数控编程逻辑、调整设备参数设置,把复杂的专业原理转化为职工“听得懂、用得上”的操作步骤;与工人一起拆解加工流程、分析误差根源,在反复调试中帮职工吃透技术核心、掌握优化方法。“以前只会按既定程序操作,遇到问题就卡壳,现在明白了背后的原理,还能自己进行设备程序的调试和优化!”一位参与攻坚的一线职工真切感慨。经过多方合力攻坚,设备运行效率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得到有力保障,神犁公司不仅如期完成了每3天交付3套设备的紧张任务,更让一线职工实现了“从会操作到懂原理、能优化”的技能跃升,真正做到了“订单完成、技能提升”双丰收。
从新型学徒制的“长效培育”到技术服务团队的“即时帮扶”,经开区产业工人素质技能提升站的运转,始终紧扣“实”字做文章。去年三方共建搭起框架,今年精准施策填充内容,区总工会牵头抓总、企业需求导向、院校智力支撑的协同机制愈发成熟:企业有长期人才培育需求,新型学徒制提供定制化方案;有突发技术难题,技术服务团队快速上门破解;产业工人想提升技能,既能通过学徒制系统学习,又能借助帮扶机会实战练兵。这种“长效+即时”的双轮驱动模式,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政策文本”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职工成长的“加油站”。
神犁公司的成功实践,只是经开区深化产改的一个生动切片。如今,随着产业工人素质技能提升站的持续发力,越来越多辖区企业在技术攻坚中获得精准支持,越来越多产业工人在技能提升中实现人生价值。下一步,昆明经开区将继续深化政企校三方协作,不断完善新型学徒制培育体系、强化技术服务团队效能,让技能提升站成为产业工人成长的“摇篮”、企业发展的“靠山”,全力培育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区域产业链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与智力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