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开篇照例聊故事。
今天上网,刷到一个挺有意思的数据。
![]()
这幅图来自单伟建教授今天的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搜搜这哥们的履历,对于这种一线实务大佬的分析,还是值得一看的。
他比较了中美两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为避免误差,选择了造船、钢铁、水泥、电动汽车、光伏,在保证生产方式相似性的同时,直接比较实物产出。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工人的生产率是美国工人的2-3倍,而工资只有10%-20%。
按照上述结论,再结合中国这些行业上市公司微薄的利润率,貌似会得出另一个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存在显著低估的。
当然也要补充下,美国的工业早就不行了,和中国对比会有比较大偏差。人家厉害的还是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行业等。
如果和工业强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日本、韩国比较下,估计会更有意思。
02
这两天老南尝试用Ai做一些更深度的数据分析。
如直接调用数据库里A股剔除ST、金融、石化的利润、加权平均总股本,简单算下EPS每股收益的增速。
![]()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2020年到2024年,EPS均值增速为6.58%。当然如果把金融石化加进去,年化就降到4.3%去了。
然后再拉了下万德全A的同期长期年化:
![]()
过去20多年,涨了4倍,年化6.89%,这个数据和上面EPS增速6.58%高度一致。
当然这个对比也有些瑕疵,没把金融石化ST剔除,不过的确找不到这样的指数。
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即长期看,股指收益和EPS还是关联度挺高的,但短期会差异很大。
另,EPS其实和中国经济走势高度一致:
2000年至2017年为持续上升期,EPS累计增长385.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12%;
2017年至2022年为高位平台期,EPS增长动能趋缓,五年间仅增长41.5%;
2023年至2024年则进入显著下行通道,两年内EPS下降11.7%,
![]()
所以有时候拉拉数据,会看得更直观。
也因此,为啥老南8月以后一直提醒对于A股,更多是持有策略而非猛加仓,也是基于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后劲的担忧。
所以横盘和调整下更现实,不然后续直接拔估值干上去,那明年真没得玩了。
03
回到本文标题要聊的,A股后续如何?有个指标值得多关注,也是我之前在“16号内参”和直播中多次提到的铜的使用量。
当前国内明显摆脱了曾经的地产主导,走向了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新质生产力主导,这个新周期下,你看煤炭、看螺纹钢,显然已经过时了,铜的重要性在增加。
无论是半导体,还是新能源,还是电力,这些新兴产业和其配套,对于铜的依赖是非常高的。
虽然国际铜价上月底创出了历史新高,但这里也有美元大幅贬值的因素(美元指数年内下跌了10%),后续更要关注国内的量能不能上。
![]()
尤其是明年,国内新能源车补贴大幅减小,且Ai明年如无显著突破面临一次泡沫瓦解,这都会考验经济的成色,而这些都会明显体现在铜的销量、使用量上。
所以,盯着铜的量,非常重要。这背后反映的是Ai、新能源等新兴经济的真实景气度。
投资还是要多关注可量化的数据做决策,偶尔宏观叙事也未尝不可,但只宏观叙事很容易错的很离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